|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釋義原義:醫學用語,指人際交往疾病。轉化義:在家閉門不出,對于外界不予理會。概念孤獨癥(autism),又稱自閉癥或孤獨性的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的疾病。《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的障礙、Retts綜合征、童年瓦解性的障礙、Asperger綜合征和未特定的PDD。
從外因著手實施干預,就是提供盡量好的教育環境,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訓練。自閉癥問題的研究興起于國外,受國外研究思想影響,目前國內許多人認為,干預自閉癥為有效的方式是教育和訓練,許多教育界人士組建自閉癥兒童教育訓練機構,針對自閉癥進行教育和行為訓練,以期望能達到正常人的行為標準,回歸社會,從事自閉癥兒童教育訓練的機構已經遍布各地。
早期;一般說來,孤獨癥患兒的預后好壞與發現疾病苗頭早晚、疾病嚴重程度、早期言語發育情況、認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藥、是否訓練等多種因素有關。心理學研究發現,孤獨癥的實質的損害是認知障礙,表現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與他人共同分享對某種事物的興趣,當孤獨癥面對一種物品時不是與他人分享興趣。
把每年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關注日”的意義:從1943年世界上出現一個自閉癥病例至2008年已65年,人類對于自閉癥的認知、對于自身責任的認識邁出了新的歷史性一步。“世界自閉癥關注日”提醒人類社會:應該實現自閉癥患者與普通人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與相互關心。作為普通人,不應把自閉癥患者看作憐憫的對象,而應把4月2日這一天作為審視和增強自身道德觀念、社會責任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