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用水量加大較常見的有攪拌設備上加水裝置計量不準;不扣除砂石中含水量;甚至在澆灌地點任意加水等。用水量加大后,使輕集料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造成強度不足事故。(3)水泥用量不足除了攪拌前計量不準外,包裝水泥的重量不足也屢有發生,導致輕集料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足,造成強度偏低。(4)砂、石計量不準較普遍的是計量工具陳舊或維修管理不好,精度不合格。
振搗器操作時快插慢拔。4.控制好下料。要保證砼灌注時不產生離析,砼自由傾落高度不超過2m,大于2m時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或冰塊等雜物,發現砼中有雜物,及時清除干凈。6、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和質量檢查工作。對砼孔洞的處理,要經有關單位共同研究,制定補強方案,經批準后方可處理 。砼幾種常見的質量通病(露筋)分析:(1)現象:鋼筋砼結構內的鋼筋露在砼表面。
原因分析:①砼澆注振搗時,鋼筋墊塊移位或墊塊太少甚至漏放,鋼筋緊貼模板。②鋼筋砼結構斷面較小,鋼筋過密,如遇粒徑大碎石卡在鋼筋上,砼水泥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③因配合比不當砼產生離析,或模板嚴重漏漿。④砼振搗時,振搗棒撞擊鋼筋,使鋼筋移位。⑤砼保護層振搗不密實,或木模板濕潤不夠,砼表面失水過多,或拆模過早等,拆模時砼缺棱掉角。預防措施:①灌注砼前,檢查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是否準確。②為保證砼保護層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墊塊。
由于此時臺階或底板部分砼尚未沉實凝固,在重力作用下被擠隆起,而根部砼向下脫落形成蜂窩和空隙。(3)防治措施:①基礎、柱、墻根部應在下步臺階(或板)砼澆筑完間歇1~1.5小時,沉實后,再澆上部砼,以阻止根部砼向下滑動。②基礎臺階或柱、墻底板澆筑完后,在澆筑上部基礎臺階或柱、墻前,應先沿上部基礎臺階或柱、墻模板底圈做成內外坡度,待上部砼澆筑完畢,再將下步臺階或底板砼鏟平、拍實、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