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微量元素及惰性顆粒微量元素對微生物良好的生長也有重要作用。其中Fe,Co,Ni,Zn等對提高污泥活性,促進顆粒污泥形成是有益的。此外,惰性顆粒作為菌體附著的核,對顆粒化起著積極的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投加活性炭可大大縮短污泥顆粒化的時間;在投加活性炭后顆粒污泥的粒徑大,并使反應器運行更加穩定。一般來說,對接種污泥無特殊要求,但接種污泥的不同對形成顆粒污泥的快慢有直接影響。
水力負荷這是重要的一條,需要循序漸進。水力負荷太低,會導致大量分散污泥過度生長,從而影響污泥的沉降性能,甚至會導致污泥膨脹。但水力負荷過大,會對顆粒污泥造成剪切并會剝落未聚集細胞體的胞外多糖粘滯層而阻礙粘附聚集。因此,在啟動初期,應采用較小的水力負荷(0。05-0。1m3/㎡?h)使絮體污泥能夠相互粘結,向集團化生長,有利于形成顆粒污泥的初生體。
顆粒度顆粒污泥占厭氧污泥總量的60~70%,越高越好。顆粒度的測量方法:取約200~500ml的厭氧污泥,靜置后排出上清液,記錄體積為V1,然后像“淘米”一樣,反復用清水將絮狀污泥洗出,留下顆粒污泥,記錄體積為V2,V2/V1就是顆粒度。VSS/TSS代表厭氧細菌在顆粒污泥中的比例,比值越高,意味著厭氧細菌的比例越高,比值高的一般可以達到0。8;比值偏低,是因為其中的惰性物質偏多,相應的活性也差一些,比值低的可以達到0。3。
顆粒污泥外觀實際是各種各樣,有呈卵型、球型、絲形等;其平均直徑為1mm,一般為0。1~2mm,完全可以達3~5mm。進到厭氧池子消化吸收溶解污水的處理混合物濃度值不得超過COD5000mg/L,并按照要求操縱滲水,低COD負載為1000mg/L。漏液濃度值不符應做稀釋。在顆粒污泥生長的過程當中,微生物洗出來的速度必須低于微生物大生長速度,一旦稀釋率超過微生物大生長速度,飄浮生長的微生物可能洗出來。確保淤泥的地基沉降高、厭氧發酵微生物種類繁多、活性高,對加速顆粒污泥的建立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