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據統計,預制菜相關企業從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6萬家。市場規模從2017年約1000億元增長到2021年超過3000億元。行業業態也是各式各樣,既有傳統連鎖餐飲企業、大型商超、便利店,也有新型零售(生鮮電商、社區團購、新型火鍋超市)及直播平臺等。 據艾媒咨詢調查,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到2025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或將突破8000億元。 2022年4月,央視新聞報道,3月預制菜銷售額同比增長超,形勢為嚴峻的上海地區近半個月的同比增幅超過250%。4月以來,Wind預制菜指數整體漲幅已經超11%,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5%,預制菜板塊明顯跑贏大盤 。8月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堂食中使用預制菜未告知事件被點名。
預制菜行業標準制定要統籌兩個維度:一是監管維度,著眼點是公共食品安全,要通過嚴格標準加強監管;二是企業生產維度,要通過標準制定進一步規范生產經營和供應鏈管理,通過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和品牌辨識度。 [3] 2022年以來,各地均出臺了預制菜行業相關標準幫助整個市場慢慢脫離“野蠻生長”的階段,逐漸變得規范。2022年5月18日,江蘇省消保委聯合國內20余家單位共同起草了首部《預制菜點質量評價規范》團體標準;2022年5月29日,山東發布了《預制菜通用設計實施指南》團體標準;2022年6月2日,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多家機構和頭部餐飲企業代表共同制定《預制菜》團體標準,對預制菜的原輔料、產品標準、生產過程衛生等均作出明確規定;2022年7月21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立項制定《預制菜術語及分類要求》《粵菜預制菜包裝標識通用要求》《預制菜冷鏈配送規范》《預制菜感官評價規范》《預制菜產業園建設指南》5項預制菜地方標準。
伴隨著預制菜的興起,市場銷售逐漸的擴大,預制菜食品安全問題引發了所有人的關注。此外,生產加工運送等環節規范化、規范化也勢在必行。怎樣通過標準制定,提高食品衛生安全安力和行業規范水準?如何平衡成本費用和質量,提高產業競爭力,比較強推動行業發展?1.制定2.提升技術研發3.做好市場布局4.高度重視氛圍營造
無論是傳統堂食,還是互聯網加持下的外賣,隨著時間推移,預制菜在上述行業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如何激發預制菜市場活力?關鍵要圍繞“成本、品質、效率”三大競爭力展開布局。這其中成本直觀。預制菜通過工業化生產,降低中式菜肴成本,這是預制菜未來可期的一個投資邏輯。預制菜品質的是技術研發。目前,整個產業的技術難點主要在中式菜肴加工手法多樣性的上。除了燜、燴、燉、醬等現有技術可以工業化外,很多如爆、烹、熘、烤等工藝工業化難度較大,直接反映在菜品口感上,進而影響菜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