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措施】
模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支模時,垂直度要找準確。
鋼模板上口應用ф8mm圓鋼套入模板頂端小孔內,中距50~80cm。木模板上口應釘木帶。以控制帶形基礎上口寬度,并通長拉線,保證上口平直。上段模板應支承在預先橫插圓鋼或預制混凝土墊塊上;木模板也可用臨時木撐,以使側模支承牢靠,并保持高度一致。
組裝前應將模板上殘渣剔除干凈,模板拼縫應符合規范規定,側模應支撐牢靠。
支撐直接撐在土坑邊時,下面應墊以木板,以擴大其接觸面。木模板長向接頭處應加拼條,使板面平整,連接牢固。
措施
1.嚴格按1/10~1/50的比例將各分部、分項翻成詳圖并注明各部位編號、軸線位置、幾何尺寸、剖面形狀、預留孔洞、預埋件等,經復核無誤后認真對生產班組及操作工人進行技術交底,作為模板制作、安裝的依據。
2.模板軸線測放后,組織專人進行技術復核驗收,確認無誤后才能支模。
3.墻、柱模板根部和頂部必須設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現澆樓板混凝土上預埋短鋼筋固定鋼支撐,以保證底部位置準確。
4.支模時要拉水平、豎向通線,并設豎向垂直度控制線,以保證模板水平、豎向位置準確。
5.根據混凝土結構特點,對模板進行專門設計,以保證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及穩定性。
6.混凝土澆筑前,對模板軸線、支架、頂撐、螺栓進行認真檢查、復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7.混凝土澆筑時,要均勻對稱下料,澆筑高度應嚴格控制在施工規范允許的范圍內。
【分析】
由于模板間接縫不嚴有間隙,混凝土澆筑時產生漏漿,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嚴重的出現孔洞、露筋。
原因分析如下:
1.翻樣不認真或有誤,模板制作馬虎,拼裝時接縫過大。
2.木模板安裝周期過長,因木模干縮造成裂縫。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縫不嚴。
4.澆筑混凝土時,木模板未提前澆水濕潤,使其脹開。
5.鋼模板變形未及時修整。
6.鋼模板接縫措施不當。
7.梁、柱交接部位,接頭尺寸不準、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