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佛倫氣體——標準混合氣
大氣層氧氣的歷史大氣層氧氣的出現源于兩種作用,一個是非生物參與的水的光解,一個是例如藍綠菌等生物參與的光合作用。
生物的光合作用對大氣層的影響巨大。它造成了大氣層由還原氛圍向氧化氛圍的轉變。使得水光解產生的氫氣能重新被氧化為水回到地球而不至于擴散到外層空間去,從而防止了地球上的水的流失。同時光合作用也加速了大氣層氧氣的積累,深刻地改變了地球上物種的代謝方式和形態。大氣層含氧量在石炭紀的時候一度上升到了35%。 氧氣含量的增加造成了依賴于滲透方式輸氧的昆蟲在形態上的巨型化,在石炭紀曾出現過翼展達一米的巨脈蜻蜓。標準混合氣
佛倫氣體——標準混合氣
對于氧氣,我想大家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無色的!事實果真如此嗎?
正常條件下,氧氣確實是無色氣體,但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或者冰島等地,我們能看見自然發光的氧氣—著i名的北極光。北極光擁有讓人迷i醉的綠色,愛斯基摩人認為這幽幽綠光是鬼i神引i領靈i魂進入天堂的火炬。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氧氣真的是無色的嗎?液氧和氧氣為什么顏色不同?標準混合氣
佛倫氣體——標準混合氣
彩繽紛的固體氧那么固體氧是什么顏色呢?當液氧的溫度降低到-218.8℃時,會出現略帶藍色的立方晶體。可這并不是固態氧的唯i一存在形式。
事實上,固態氧一共有5種形態,并且每種形態的顏色都不相同。這種略帶藍色的立方晶體被稱為γ相。如果溫度繼續降低至-229.3℃,固體氧變成β相:晶體變成菱面體結構;顏色逐漸由淡淡的藍色變成粉紅。
溫度繼續降低至-249.3℃時,固體氧變成單斜晶體結構,其色淺藍,被稱為α相。如果溫度保持為室溫,而把壓強增至90億帕后,固體氧變成等軸晶體結構,色橙紅,被稱為δ相。若壓強超過100億帕,固體氧變成ε相,色深紅至黑色。ε相的固氧又被稱為紅氧,有成為新型助燃劑的潛力。不過它其實是O8,是由4個氧氣分子組成的菱形晶體。如果繼續加壓至960億帕,固體氧會變成帶金屬光澤的ζ相。此時的固體氧可以稱作金屬氧,因為它已變成導電體。標準混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