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電離室按照測量對象分類
1)α電離室、β電離室、或α、β電離室,電離室的部分壁非常薄,是的α、β粒子或其次級電子可以穿過,到達靈敏體積。有時也設計成將α、β源直接置入電離室內部的形式;
2)γ電離室電離室壁通常有一定厚度,從而降低對α、β粒子的響應;
3)中子電離室用于中子劑量測量,常設計成雙電離室的形式。其基本原理是石墨電離室主要對光子響應,對中子基本無響應,而塑料電離室則對光子和中子都響應,計算二個電離室響應之差便是中子劑量;
4)電子束電離室,專門用于加速電子束測量的平行平板電離室;
5)布喇格峰電離室,設計用于測量重離子射束的布喇格峰的電離室。
電離室工作原理
電離室應用于電離輻射探測器,迄今為止已有百年歷史,至今廣泛應用于放1射物理中,電離室測量吸收劑量的基本過程就是通過測量電離輻射在與物質相互作用過程中產生的次級粒子的電離電荷量,由此計算出吸收劑量,電離室的靈敏體積是指通過收集級邊緣的電力線所包圍的兩個電極間的區域。在靈敏體積外的電極稱為保護環,其作用是使靈敏體積邊緣外的電場保持均勻,并同時使絕緣子的漏電流不經過測量回路,減少對信號的影響。
電離室臨床應用前測試如下
1、拍攝電離室結構X的線片,查看電離室內部結構和設計圖結構有無區別。
2、暗電流測試,對暗電流的測試主要是為了保證本底劑量測量的準確性。
3、桿效應的測量,測試電離室防護部分的能力,保證電極讀數正常。
4、輻射平衡時間,正常的電離室應該在照射兩次200cGY后就能得到平穩的測量數據。
5、電離室復合效應應小于1.015
電離室組成部分
電離室主要由外部導電室壁和中心測量電極組成,室壁內是充滿自由空氣的空腔。室壁和測量電極之間由高絕緣材料及防護電極分隔開,用于減小在施加極化電壓時的漏電流。電離室施加極化電壓后充滿電。當它暴露于輻射時,氣腔中的空氣分子被輻射電離,產生正離子和低能電子。低能電子與空氣中的氧分子結合成為負離子。正負離子被收集,導致電離室電極上的電荷減少。電荷(單位:C,庫侖)的減少與劑量成正比,產生的電流(單位:A,安培)強弱與劑量率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