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未來五年:中國機器人的發展規劃
當下,《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思想已然是深入人心,全國上下萬眾一心,齊頭并進。那么,我們是否做過這樣的思考,中國制定《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主要內容和目的是什么?機器人產業又處在什么位置?
2016年,我國發布了機器人產業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該規劃詳細的制定了我國機器人產業在未來五年的目標和任務。
具體目標如下:
產業規模持續增長。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在助老助殘、醫類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令人嘖嘖稱奇的數字背后,是愛普生機器人30年如一日的產業情懷,是簡單數字背后不簡單的故事。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
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談及未來,王煜表示,雖然現在國產做大品牌機器人的公司并不是很多,但是國內機器人使用量一直在增長,隨著國內對機器人的不斷研究,工業機器人技術一定會逐漸穩定,而且成本和價格也將會在短期內達到大部分企業可以支付的能力。
趙杰認為,未來隨著計算機、通信和電子消費為主的電子制造業的發展,必然會推動機器人的二次發展。而在目前情況下,業內人士需要做的就是真正沉下心來把技術做精做尖。“這才是對產業發展促進性更大的一個因素。”
中國科學家對機器人的定義是:“機器人是一種自動化的機器,所不同的是這種機器具備一些與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規劃能力、動作能力和協同能力,是一種具有高度靈活性的自動化機器”。
在研究和開發未知及不確定環境下作業的機器人的過程中,人們逐步認識到機器人技術的本質是感知、決策、行動和交互技術的結合。隨著人們對機器人技術智能化本質認識的加深,機器人技術開始源源不斷地向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滲透。結合這些領域的應用特點,人們發展了各式各樣的具有感知、決策、行動和交互能力的特種機器人和各種智能機器,如移動機器人、微機器人、水下機器人、醫類機器人、jun用機器人、空中空間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等。對不同任務和特殊環境的適應性,也是機器人與一般自動化裝備的重要區別。愛普生機器人“愛普生(中國)在中國的6年,是快速本地化的6年”。這些機器人從外觀上已遠遠脫離了起初仿人型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所具有的形狀,更加符合各種不同應用領域的特殊要求,其功能和智能程度也大大增強,從而為機器人技術開辟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