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上下料機器人特點、規格及應用
上下料機器人屬于工業機器人的一種。上下料機器人能滿足“快速/大批量加工節拍”、“節省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等要求,成為越來越多工廠的理想選擇。上下料機器人是非標機器人。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陸續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適用于機床、生產線的上下料、工件移位翻轉、工件轉序等。該機器人系統具有gao效率和高穩定性,結構簡單更易于維護, 可以滿足不同種類產品的生產, 對用戶來說, 可以很快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擴大產能, 并且可以大大降低產業工人的勞動強度。
機器人
隨著越來越多的工作變得自動化,在未來20-50年,世界勞動經濟的基本結構面臨戲劇化的轉變。當今幾個業界重要人物突出了問題,并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埃隆·馬斯克認為,基本收入的普及是好的解決方案,而比爾·蓋茨主張讓機器人納稅。
不可否認,我們正在進入一場勞動經濟革命。近來許多報告為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對我們目前勞動力的影響做出總結。它的優點是可以通過編程完成各種預期的任務,在自身結構和性能上有了人和機器的各自優勢,尤其體現出了人工智能和適應性。牛津大學2013年度的一份引人注目的報告預計,由于自動化或人工智能,美國約有47%的總勞動人口面臨失業。2015年的另一項研究發現,目前美國有45%的工作可以被現有的技術所取代。
歷史
1965年
約翰·霍普jin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制出Beast機器人。Beast已經能通過聲吶系統、光電管等裝置,根據環境校正自己的位置。例如,油管接頭螺紋加工完畢后,將環規旋進管端,通過測量旋進量或檢測與密封墊的接觸程度即可了解接頭螺紋的加工精度。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陸續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美國興起研究第二代帶傳感器、“有感覺”的機器人,并向人工智能進發。1968年
美國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們研發成功的機器人Shakey。它帶有視覺傳感器,能根據人的指令發現并抓取積木,不過控制它的計算機有一個房間那么大。可以算是世界一臺智能機器人,拉開了第三代機器人研發的序幕。1969年
日本早稻田大學加藤一郎實驗室研發出一臺以雙腳走路的機器人。加藤一郎長期致力于研究仿人機器人,被譽為“仿人機器人父”。日本一向以研發仿人機器人和娛樂機器人的技術見長,后來更進一步,催生出本田公司的ASIMO和suo尼公司的Q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