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切削液歷史
人類使用切削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們在磨制石器、銅器和鐵器時,就知道澆水可以提高i效率和質量。在古羅馬時代,車削活塞泵的鑄件時就使用橄欖油,16世紀使用牛脂和水溶劑來拋光金屬盔甲。從1775年英國的約翰·威爾金森(J.Wilkinson)為了加工瓦特蒸汽機的汽缸而研制成功鏜床開始,伴隨出現了水和油在金屬切削加工中的應用。到1860年經歷了漫長發展后,車、銑、刨、磨、齒輪加工和螺紋加工等各種機床相繼出現,也標志著切削液開始較大規模的應用。
削液的維護工作主要包括
調整濃度每天用折光儀檢測切削液的濃度,并及時調整,正確的濃度可以保證切削液的穩定性。切削液內所含的固體粉末來源于加工件和刀具。這類固體不但易堵塞管路并有以下危害:飄浮油是指機床傳動和液壓系統用油因機床密封不嚴漏入切削液系統的油。飄浮油的危害是使切削液系統的某些材料膨脹變形,干擾了乳化液的乳化平衡,使乳化液失去穩定性。而且飄浮油常浮于乳液油表層,阻擋了乳化液和空氣的接觸,導致乳化液缺氧,使厭i氧菌快速繁殖,加速乳化液的腐i敗變質。
碟式分離機主要是由進出口裝置、轉鼓、機蓋、立軸、橫軸、機座、電機和自動控制箱等部件組成。碟式離心機的工作原理如下:
1、利用混合液(混蝕液)中具有不同密度并且互不相溶的輕、重相或固相,在離心力場中受不同大小的離心力,產生不同的沉降速度的原理,達到分離分層或使液體中固體顆粒沉降的目的。
2、碟式分離機是立式離心機,轉鼓裝在立軸上端,通過傳動裝置由電動機驅動而高速旋轉。轉鼓內有一組互相套疊在一起的碟形零件--碟i片。碟i片與碟i片之間留有很小的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