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2)增施肥料 對濕害較重的麥田,做到早施巧施接力肥,重施拔節孕穗肥,以肥促苗升級。冬季多增施熱性有機肥,如渣草肥、豬糞、牛糞、草木灰、溝雜馬、人糞尿等。化肥多施磷鉀肥,利于根系發育、壯稈,減少受害。
(3)摟鋤松土散濕提溫。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增加分蘗,培育壯苗。摟鋤能促進麥苗生長,加快苗情轉化,使小麥增穗、增粒而增產。
(4)護葉防病。銹病、赤霉病、病發生后及時噴藥防治,此外可噴施"802"助壯素、植物抗逆增產劑、迦姆豐收液肥、惠滿豐、促豐寶、萬家寶等。也可噴灑"植物動力2003"10ml對清水10L,隔7~10天1次,連續噴2次。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純營養劑,每50g對清水20~30L噴施,效果好。
防治害蟲
農業防治:a.種植抗病品種,特別是具慢(耐)性品種。在常發重病地區,對品種的抗性要求要高一些,在一般發病區可低一些;b.根據品種特性和麥田肥力水平合理密植;c.采用正確的栽培措施可減輕發病。例如,施肥要合理,注意氮、磷、鉀肥配合,適當增施磷、鉀肥。南方麥區注意開溝排水,北方麥區適時澆水,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此外,在自生麥苗能越夏的地區,應在小麥秋播前盡量清除田間和場院等處的自生麥苗,以減少秋苗期的菌源。 [7]
(2)小麥全蝕病嚴重發生區,可選用12.5%硅菌胺(全蝕凈)懸浮劑進行種子處理,對小麥全蝕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用全蝕凈一袋(20毫升),先兌水300-500毫升,可拌20-25斤種子,拌勻后悶種6-12小時(有利于藥劑發揮并種子所帶病菌),在陰涼處晾干后播種。
(3)小麥黃矮病和叢矮病發生區,可采用吡蟲啉處理種子,防治傳毒昆蟲,控制小麥黃矮病和叢矮病的發生危害,同時兼治地下害蟲。
(4)多種病害和害蟲混合發生區,要大力推廣應用殺菌劑和殺蟲劑復合的種衣劑或拌種劑進行包衣或種子處理。各地應根據當地主要病蟲種類,選擇適當配方的種衣劑或拌種劑,其用量一般是復配(混合)劑中單劑的有效成分與單獨使用時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