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如何判定殘肢穿入接受腔的位置是否正確? ①站立位,當身體重量轉移到假肢側時,結節處能感到有良好的承重;恥骨下、內收肌部位無硌痛;殘肢的末端皮膚感覺已接觸到接受腔的底部但無疼痛;步行中假腳的外旋角度與健足的相近。 ②如果穿戴后結節沒有承重,殘肢末端皮膚也不能接觸腔底;而殘肢大腿根內襠部位(接受腔內上緣處)壅出個大的皮膚皺褶,這些情況的出現可能說明殘肢的軟組織沒能都被拉進接受腔,沒有完全穿進去需要脫下假肢,重穿。 ③如果穿上假肢,站立、步行中發現殘肢內襠部位不舒服,步行中假腳尖向外旋或向內旋過大,說明假肢穿戴不正,穿歪了,需脫下重穿,重穿時應注意使接受腔的內壁的方向與截肢者步行方向一致。
小腿連接部分把接受腔和假肢連接起來,它具有以下功能:(1)正確連接假腳和接受腔;(2)將體重從接受腔傳遞到假腳上(3)使腿美觀。我國假肢技術在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開發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肌電假手從20 世紀60年代就開始起步,目前已形成一個實用的肌電控制假肢系列,在下肢假肢方面20世紀90年代研制了有液壓系統的下肢,研制了用復合材料制成的下肢運動假肢,并進行了電流變液的智能下肢假肢的研究。
前臂截肢后如何選擇假肢呢?截肢不同的部位,給患者造成的傷害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為了減小這種傷害,安裝假肢是比較好的方法。其中前臂智能假肢的話,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產品呢?
在實際生活中,該類型患者并不少見,它會對生活自理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前臂截肢也稱肘下截肢。目前針對這類截肢者,裝飾假手、索控假手、肌電假手都可以安裝,只是由于前臂殘肢長短不同功能上會有些區別。
其中,長殘肢者,包括腕關節離斷,截肢完成后應積極地鍛煉殘留的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同時咨詢人員的建議,裝配索控前臂假肢,這樣假手通過另一側肩部的肩背帶、牽引索可以控制假手開合。優點是功能較好。
中殘肢:多設有摩擦式旋腕關節,可以被動旋轉。有時還需要安裝被動屈腕、彈簧銷定位裝置。 殘肢過短:殘肢長度短于前臂長度35%的為短殘肢。常采用連桿機構的倍增式肘關節鉸鏈,能夠增大屈肘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