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農業規劃誤區
有些農業規劃時脫離實際。有的貪大求快,以為面積越大越好,還要包羅萬象,盲目地從工業或者商業投資的視角看農業園區建設,幾年就想收回投入;有的盲目追求高科技,項目設置不能量身定做,只是把別的地方看著好的項目生搬過來。以上這些情況,往往導致農業發展實際情況與規劃初衷相距甚遠,表現出來的明顯特征就是規劃后的園區或者農業產地不能可持續的發展。所以,衷心提醒:農業規劃應遵循正確貫徹國家和地區發展農業的方針政策;正確評價當地農業的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量力而行,積極可靠、留有余地;以效益為前提,進行多方案比較,選擇較優方案。
農業規劃-農民合作社
目前我國有217.3萬家合作社,它們已經成為了很多地方村民共同致富的保障。國家也傾注了不少政策,在水電、稅收等方面都會有所優惠。今后的合作社將會走上標準化的運作之路,并引導農產品的初加工體系建立,比如說農產品的烘干、保鮮、包裝等,讓其更順應今天的農業發展。這類組織今后也會得到扶持,讓農業的服務質量更高,利用科技、大數據服務農業,加快建立農業產業鏈,發展訂單農業。
農業規劃基本原則
制定規劃時要以生態學原理和經濟規律為指導,用系統、整體觀念,進行全方面規劃,做好總體布局。合理安排,統籌兼顧,協調農業內外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長。
對資源不僅要合理利用,還要積極的保護,對可更新資源合理利用與增殖,對不可更新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只有這樣,方不致于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消耗超過資源再生速度,使資源得到永續利用。
農業規劃重點可持續發展
規劃思路的提出是在深入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運用規劃的相關理論,找出規劃發展的抓手。也就是根據發展需求和發展原則,明確提出農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戰略性主導產業,加強發展的原有優勢產業。由于市場趨勢變化或發展的需求,原有優勢產業有時不一定成為發展的戰略性主導產業。但是不要忘記需要保持發展一般性產業,通過提出促進發展的系列措施和重點項目,通過系統的規劃來實現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