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陶化對比磷化工藝
陶化工藝流程:預脫脂→主脫脂→水洗→水洗→陶化→水洗→水洗→干燥
傳統的磷化工藝流程:預脫脂→脫脂→水洗→水洗→表調→磷化→水洗→水洗→干燥
結論:從工藝流程上看,傳統的磷化要表調處理,而陶化技術則不需要表調處理。而且陶化時間也大大的縮短到傳統磷化的1/3。陶化劑是單組份配制,在常溫條件下直接兌水使用,處理時間也有相應的縮短,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新型的陶化工藝還可以可兼容舊有前處理設備(噴淋或浸泡),節省設備費用的支出。
陶化液的成分
粘土礦物:陶化液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礦物,如瓷土、赤陶土等。不同類型的陶瓷制品對粘土的種類要求會有所不同。
黏結劑:為了增加陶化液的附著力和黏度,常會添加一定量的黏結劑,如植物膠、糨糊等。黏結劑能夠使陶化液更好地附著在陶土表面。
增稠劑:為了控制陶化液的流動性,避免過于稀薄,常會添加一些增稠劑,如海藻膠、羊齒豆膠等。
著色劑:根據需要,可以添加一定量的著色劑,使陶化液具備不同的顏色和效果。常見的著色劑有金屬氧化物、金屬顆粒等。
輔助劑:為了提高陶化液的性能和加工性,常會添加一些輔助劑,如防腐劑、消泡劑、抗霉劑等。
陶化劑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機硅、有機氟等有機化合物和具有催化作用的金屬氧化物等。具體成分及作用如下:
有機硅:主要作用是提供活性有機基團,與無機非金屬粉體表面的羥基反應,形成有機硅氧烷。常見的有機硅成分包括聚硅氧烷、硅油等。
有機氟:主要作用是提供活性有機基團,與無機非金屬粉體表面的羥基反應,形成有機氟碳鏈,提高陶瓷材料的表面性能。常見的有機氟成分包括全氟辛酸、氟碳醇等。
金屬氧化物:主要作用是提供催化作用,促進有機硅氧烷的形成。常見的金屬氧化物包括氧化鋅、氧化鋁、氧化硅等。
陶化液廠家在燒結過程中釋放氣體,形成微小的氣泡,降低陶瓷的密度。氣泡的存在降低了陶瓷的熱傳導性能,提高了陶瓷的絕熱性能,同時減輕了陶瓷的質量。此外,氣泡還可以改善陶瓷的導熱性,降低熱震引起的應力和破損。
陶化劑在窯爐燒結過程中的應用可以提高陶瓷的燒結性能和致密性。例如,硼酸鹽和硅酸鹽等玻化劑可以促進陶瓷的燒結,增加陶瓷的致密結構,減少氣孔和裂紋,提高陶瓷的力學強度和抗沖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