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中國的追趕:土地和應用
痛點就是機會!智慧農業一度被資本稱作為:農業新一輪1暴富的機會。
誠然,相比國際水平,我們的智慧農業產業還處于追趕期,但也意味著上升空間大。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中國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3%。
同時,我們還發現根據當前農業應用方式及類型的不同,智慧農業分為四大典型應用場景,包括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以及精細化養殖,其中數據平臺服務應用場景占比多,為40%。這些都是機會和潛力市場。
我們也看到,近幾年,國家推行土地確權和三權分置等政策,為土地規模化帶來新機會。
業內人士指出,若針對農戶個體,智慧農業基礎設施成本高,購買機械設備的成本高,對農戶的信息化技術培養成本高。由于農村土地的分散化與區域化等特征,產業鏈整體效率偏低,智慧農業需要將土地集約化和農業科技化。
因此,針對土地進行規模化管理,再用“科技手段”和“精耕細作管理”逐步實現農業科技化。和政府或者合作社合作,是因為這類群體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又和中小農戶關系密切,只要教會了他們,就教會了一整片區域的農戶。對農田統一管理又為智慧農業設施建設打下基礎,以便于大規模地實現農業科技化。結合測土配方技術,根據作物生長期的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精準施肥,終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達到改善土壤的作用。
但,未來還得靠和商業模式的重構。
3、人才缺乏
智慧農業是一個技術型行業,操盤者需要懂互聯網、懂技術,否則寸步難行。
從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規模農業經營戶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包括本戶生產經營人員及雇傭人員)1289萬人,其中女性609萬人,年齡35歲及以下的272萬人,年齡在36至54歲之間的751萬人,年齡55歲及以上的266萬人。
另外,中國8億多農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7年,在4.9億農村勞動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初中占49%,小學及以下占38%。
1.農業智能監控系統:
農業物聯網系統可通過采集種植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等環境參數,并與預設值自動比較,當比較結果存在明顯差異時,則自動開啟相關設備,使環境維持在預設的標準范圍內。
2.農業視頻監控系統:
隨時隨地遠程查看農作物生長情況、各園藝設備的運行狀態、生產情況。管理人員可以遠程輕松監控、管理作業生產,大大減輕工作負擔。視頻監控也為后期農產品溯源提供查看的畫面依據。
3.溫室大棚遠程測、管理系統:
手機遠程控制是農業物聯網控制系統的另一方便、便捷控制方式,通過手機客戶端,遠程查看設施環境數據和設備運行情況,并且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然后實現手動點擊控制,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