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認為,中國智慧農業起步晚,但發展速度特別快,這得益于中國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助推。同時,中國農業的新變革都圍繞著智慧農業開展,智慧農業是中國農業產業化的終1極目標,不僅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更是解決中國人口增長的糧食問題。
李劍還指出智慧農業未來突破的2個方面:1)土地;2)應用。
其實,土地的規模化或者集約化為智慧農業的場景提供條件,為智慧農業“放開手腳”創造機會。
通過電腦操控,不僅可以自動控制棚室的溫度、濕度,還實現了水肥一體化的自動定量供給、蔬菜病蟲害遠程診斷等,立體化、多功能、全1方位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大顯身手。控制室中放著一臺電腦,屏幕上,每個溫室大棚里的溫度、空氣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水分的數據都在實時更新著。有資料表明,我國糧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產率約為每立方米水產出1公斤糧食,全國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只有0。每個棚該不該通風、啥時候澆水施肥、用多少量,都可以通過這些數據來判斷。
溫室內,除了智能溫室物聯網采集1器、傳感器,還多了幾個溫控探測頭和一個水泥池子。那是肥料池,當蔬菜需要水和肥料時,控制室的計算機會根據數據發出指令,并顯示在功能艙內。通過在功能艙中操作滴灌按鈕,農民可以根據農作物的需要實現水肥的綜合利用。
水肥一體化技術就是通過灌溉系統給作物施肥澆水,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時吸收養分,是迄今為止農業生產為節水節肥的技術之一。
滴灌式技術模式
滴灌技術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但將其整合為水肥一體化技術,絕非是將肥料混入到水中那么簡單,因為滴水頭對水的凈度要求較高,一旦達不到要求就會造成堵塞,致使出水不暢,甚至不能出水。因此,滴灌式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的肥料必須是型全溶性肥料,否則,即使對肥料溶解液進行多次過濾,也很難達到要求,溶解在水中的營養成分還會在出水控制元件附近凝結,對出水流暢性產生影響,對元件造成損壞。在江西、湖北、山東、河南等全國重點農業大省,新型智能化噴滴灌1水肥藥一體機和新式液體肥大展身手,為當地農業產業化,農民增產增效做出了巨大貢獻。膜下滴灌是現代節水灌溉中的一次新的突破,它結合了不同形式的節水灌溉方法的優點,建立了單獨的灌溉系統,利用少量的水使大面積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使之達到灌溉節水、保水、保溫、改善土壤性狀、光照條件、加速作物生長發育進程、提高糧食產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