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現代該改良版的工業機器人可按照人工智能的方式,根據原則綱領自動化操作,如可根據接收到的信號,完成信號指令規定的運行軌跡,從而快速適應新的環境。而工業機器人系統并不是單獨使用的,在工業機器人投入生產的過程中,必須要與其他外圍設備聯系在一起,而這些外圍設備上的信號必須要通過CC-link和工業生產機器人系統信號聯系在一起。因此在機器人安裝出廠后,投入實際生產使用前,對工業機器人進行信號處理調試是十分必要的一個環節。具體而言,調試的過程中,需要對CC-link進行設置,但需要注意的是,調試人員設置的CC-ling信號必須要與PCC的型號、主站、從站、站信息保持一致,同時在信號設置結束后,還需要對所有信號進行列表化處理,并且在PLC編程時進行注釋,要經過這樣的信號調試后,工業機器人才能正式投入生產使用。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57.3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66.3億美元。從工業機器人應用結構來看,目前搬運仍然是機器人的首要大應用領域,占機器人應用整體的38%,其次是焊接機器人,占比為29%,第三為裝配機器人,占比為10%。從工業機器人各細分產品來看,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依舊占據首位的位置。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多關節機器人銷量9.6萬臺,占總銷量的66.67%。
機械手生產一件產品耗時是固定的。同樣的生存周期內,使用機械手的產量也是固定的,不會忽高忽低。并且每一模的產品生產時間是固定化,產品的成品率也高,使用機器人生產更符合老板利益。
在工作繁重、危險度高的工作場合,或者重復性很高的工業生產車間,人類員工很容易出現疏忽和生理上的疲勞,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采用智能工業機器人進行生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人工作的安全性,不會出現由于工作上的疏忽或者疲勞而產生的安全事故。
由于機器人結構控制上的復雜性,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員工需要培訓才能操作。如果操作不當,就算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也可能出現很大的安全事故。相比之下,對于一些簡單的工序,由人工來完成會方便很多。
自主的意識判斷和帶有情感的創造性是人類的顯著特點,也是人類至今還牢牢將機器人控制在手里的原因。在工業上,工人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可以在不同情況下分析問題,可以及時處理突發情況。而機器人按照特定的程序“思考”,一旦環境突變,還有可能造成機器癱瘓甚至引發安全事故。在一些需要加入藝術成分的工業和產品設計上,機器人更加難以達到人類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