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需要針對孩子的行為問題進行直接干預,也往往需要指導家長和老師配合協作,在此過程中我們不但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也發現了一些普遍的規律。比如,「問題行為」得不到解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家長/老師的獎勵和懲罰措施不當,無法實現成人預期的效果;2.行為干預措施的落實不力,缺乏協作,導致孩子「見縫插針」、「專挑軟柿子捏」、「屢教不改」。
罵孩子“哭什么哭,看眼睛不要了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你還鬧,這什么態度,你這孩子要不要點臉”,罵特別難聽,覺得自己有點兒過分了,又把手機給孩子了,這些都是錯的。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打罵和指責,因為這樣會破壞孩子和你的親子關系,因為當孩子真的想看電視或者情緒失控的時候,他發現你是非常丑惡的嘴臉,而且是在攻擊她,罵他、指責他、傷害他。
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對于這類兒童應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以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逐漸延長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希望家長學點兒東西,看事物的時候,看孩子行為的時候,能用眼去看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想法、情緒和價值感。不過社會上有一些學校,是專門針對叛逆孩子設立的,若家長無法自行糾正孩子的叛逆行為, 可以嘗試將孩子送進這些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孩子就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希望家長學點兒東西,看事物的時候,看孩子行為的時候,能用眼去看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想法、情緒和價值感。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切記要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不可傷及到孩子的自尊心。否則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孩子不愿跟父母溝通的現象。很多家長都頭疼孩子的一些行為,比如不聽管教、做事馬虎、上躥下跳、頻繁哭鬧、上課走神、吃飯挑食、情緒敏感、社交被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