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在我國,VOCs(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揮發性有機物,是指常溫下飽和蒸汽壓大于133.32Pa、常壓下沸點在50~260℃以下的有機化合物,或在常溫常壓下任何能揮發的有機固體或液體。 其定義有好幾種,例如,美國ASTMD3960-98標準將VOC定義為任何能參加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美國聯邦環保署(EPA)的定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除CO、CO2、H2CO3、金屬碳化物、金屬碳酸鹽和碳酸銨外,任何參加大氣光化學反應的碳化合物。世界衛生組織(WHO,1989)對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的定義為,熔點低于室溫而沸點在50~260℃之間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總稱。有關色漆和清漆通用術語的國際標準ISO4618/1-1998和德國DIN55649-2000標準對VOC的定義是,原則上,在常溫常壓下,任何能自發揮發的有機液體和/或固體。同時,德國DIN55649-2000標準在測定VOC含量時,又做了一個限定,即在通常壓力條件下,沸點或初餾點低于或等于250℃的任何有機化合物。巴斯夫公司則認為,和常見的方法是根據沸點來界定哪些物質屬于VOC,而普遍的共識認為VOC是指那些沸點等于或低于250℃的化學物質。所以沸點超過250℃的那些物質不歸入VOC的范疇,往往被稱為增塑劑。
武漢廢氣VOCs處理設備性能特點:
1、吸附,能力強;
2、能夠同時處理多種混合有機廢氣;
3、設備構造緊湊,占地面積小,維護管理簡單,運轉成本低廉;
4、采用自動化控制運轉設計,操作簡易、安全;
5、全密閉型,室內外皆可使用。
催化燃燒是一種實用、簡單的有機廢氣凈化技術,能夠通過轉化把催化劑表面的有機分子變成無害的CO2和H2O等無害物質,也稱為催化氧化或催化深度氧化。工業廢氣催化燃燒技術是以低成本非催化劑為基礎的。催化劑基本上由CuO、MnO2、銅錳尖晶石、ZrO2、CeO2、鋯和固溶體組成,可大大降低催化燃燒的反應溫度,提高催化活性,延長催化劑的壽命。
催化燃燒的催化劑常用于有機廢氣凈化,由散裝蜂窩陶瓷載體骨架和其上的涂層以及活性組分組成。該催化劑涂層由氧化鋁、二氧化硅和一種或幾種堿土金屬氧化物組成,具有良好的耐高溫性能。采用浸漬法攜帶活性成分,擁有極高的資源利用率。
流向變換催化燃燒與吸-放熱耦合反應工藝
由于甲1烷催化燃燒是強放熱反應,將甲1烷催化燃燒的放熱與一些吸熱反應耦合,開發出吸-放熱耦合反應。其中,固定床催化反應器中的流向變換強制周期操作作為一種的過程強化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流向變換強制周期操作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反應裝置中操作閥門的時間及順序,從而達到控制催化燃燒反應器內氣體流向的周期性改變。 與傳統固定床催化反應器相比,流向變換催化燃燒 反應器具有改善反應的時均性能、改善系統穩定性及降低參數靈敏度等優點,是去除 VOCs極具前景的新技術之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研究者把注意力放在了研制開發 新型催化劑活性組分的研究,但現階段還沒有開發出超高活性,起燃溫度低,抗毒能力強且造價便宜的催化劑活性成分,限制了催化燃燒的應用范圍,所以開發低溫高活性以及高溫熱穩定性、機械強度高、抗熱沖擊、抗的廉價催化劑是催化燃燒研究的總體方向。
質量傳遞過程。探討物質在相界面上遷移的基本規律。各種工業廢氣處理設備技術都涉及到異傳質問題。為了確保傳遞速度穩定,必須有足夠的想接觸面積,需要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平衡設備的物料。增加相接觸面積,更新相界面,提高傳質速率。
化學反應工程。化學工程技術主要是從流體力學、傳熱和物質傳遞原理和化學動力學三個方面來研究廢氣處理設備各個方面的關系和影響,以闡明廢氣處理裝置的本質,旨在控制生產規模的化學反應過程,并為設計人員提供理論依據,使設計人員能夠根據具體的工藝要求來設計反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