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燃弧點位置
采用單面焊時,燃弧的位置十分重要,如圖3所示。由于進行CO2單面焊時,電弧的電流密度較大,在熔池前端的母材上形成半圓孔,隨著電弧的前進,熔化金屬不斷填滿此半圓孔。操作時必須使燃弧點處于熔池中心,如果燃弧點太靠前,如圖3中B點的位置,則會使鐵水過早前淌,使熔寬減小,嚴重時導致兩底邊未熔合。若燃弧點太靠后,如圖3中A點,使鐵水前淌過緩,會增加熔寬,焊縫下垂過多,且容易使焊縫正面形成中間高、兩邊低的形式,這樣在上面一層焊接時會導致兩邊夾渣。正常的打底焊成形應是焊縫反面適當,焊縫正面為中間低,兩邊成弧狀過渡。
焊絲的角度
單面平焊時可以采用左焊法,也可以采用右焊法,右焊法時熔敷金屬的厚度較薄,反面成型較美觀,但焊強會擋住操作者的視線,影響對熔池前端的觀察。采用左焊法時,焊接速度要比右焊法慢,操作者能較好的看到熔池的前方。
在生產中,為確保焊接有可追溯性,應詳細記錄焊前預熱溫度、層間溫度、焊后熱處理溫度等。焊接時層間溫度、熱影響區不得小于預熱溫度,不得大于250℃。當溫度大于200℃時,加熱片應立即停止加熱。
考慮到焊縫長短的情況,當焊縫大于1m時,盡量安排多名焊工焊接,每1m焊縫中必須安排一名焊工焊接。應一次焊接完成,盡量避免隔夜二次預熱。焊接需從中間向四周焊接,先焊對接縫,后焊角焊縫的順序進行,當有自由端對接焊縫時,應先焊自由端焊縫,角焊縫先焊立角焊,后焊平角焊。
常規缺陷及防止:
1. 氣孔、均為N2氣孔,密集型,產生主要原因:
① 體流量過小。②氣體純度不夠。③穿堂風過大。
2.未焊透,根部有局部或連續出現。
①坡口根部間隙過小。②不用圓鋼粒點焊。③操作要點未掌握。④焊接規范不對。
3.飛濺過多,飛濺粒粒大而且多。
①焊接電流為電弧電壓束相不配。②焊機接法極性不對。
③弧電壓過高。④焊絲伸出長度過大。
4.背面成型不好。
①坡口根部間隙大小不均。②操作要點未掌握。③燃弧點處理不好。
5.焊穿,背面無法成型。
①電流過大。②燃弧點不對。③焊速過慢。
6.焊瘤個別高凸現象。
①電流過大。②焊速快慢不均。③根部間隙過大。
7.背面成型焊縫不好。背面凹凸不平嚴重。
①電流過大。②未掌握操作要點。③焊速行走不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