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注漿
①漿液配制:M30水泥砂漿,水泥采用P.O.42.5(普硅525R)
②水泥漿攪拌均勻,具有可靠性,低泌漿性;
③注漿前先泵送清水至孔口返水以疏通管路,后采用常壓泵送方法注漿,注漿前不得拔出注漿管,以保證錨桿底端注漿充實;
④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注漿量以注滿孔為準,充盈系數達1.2以上;
⑤注漿作業連續,注漿管要邊注邊拔,拔管高度不超出孔內漿液面;
⑥待一次注漿體初凝強度達5.0MPa后,即可用高壓注漿管進行二次高壓注漿。二次注漿時間可根據注漿工藝通過試驗確定。為了提高漿體的早期強度,可以考慮加入適量的外摻劑,起到早強和膨脹的作用;在做配合比實驗時,同時做摻加外加劑和不摻加外加劑的兩組水泥漿的配合比。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比較之后,根據實際需要再決定水泥漿是否摻加外加劑。
⑦錨固段注漿采用孔底返漿法,將注漿管插入到距孔底50cm處,用壓漿機(泵)將水泥(砂)漿通入注漿管注入孔底,水泥(砂)漿從鉆孔底口向外依次充滿并將孔內空氣壓出,而水泥漿則由孔眼處擠出并沖破次注漿體。
⑧試塊制作,除見證取樣外,每天或每20根(錨)樁做3組,規格70.7mm×70.7mm×70.7mm,取28d抗壓強度值;基本試驗則取同條件養護下試塊強度;
⑨補漿:待孔內素漿初凝后,開動注漿泵先用清水沖洗孔內泥漿,再用上述方法注漿,直至孔內漿液飽滿。
底板施工過程中成品保護措施
為了防止在底板施工過程中,錨桿體因鋼筋運輸、綁扎、焊接、混凝土澆筑等工序施工時造成破壞,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將需要采取如下保護措施:
①基礎底板施工時,禁止在錨桿部位進行焊接和火焰切割工作。
②在混凝土澆筑前,對錨桿體錨固部分全部進行檢查,并進行二次防腐。
受力原理
抗浮錨桿受拉構件,一端錨固在建筑物底板,另一端錨固在地基的持力層中,受力過程首先是通過錨固體鋼筋與注漿體之間的作用將上拔力傳至注漿體上;而后通過注漿體與周邊土層之間的摩擦力將注漿體所受到的力傳至周圍穩定土體中去,從而形成具有一定抗拔能力的抗浮錨桿,起到抗浮錨桿的抗浮作用。
操作要點
1)錨桿基本試驗:參照《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50330》附錄C.2執行
(1)錨桿基本試驗的地質條件、錨桿材料和施工工藝等應與工程錨桿一致。
(2)基本試驗時的試驗荷載不宜超過錨桿桿體承載力標準值的0.9倍。
(3)基本試驗主要目的是確定錨固體與巖土層間粘結強度特征值、錨桿設計參數和施工工藝。每種試驗錨桿數量均不應小于3根。
(4)錨桿基本試驗應采用循環加、卸荷法。
(5)出現下列情況視為破壞,終止加載:錨頭位移不收斂、錨固體從巖土層中拔出或錨桿從錨固體中拔出;錨頭總位移量超過設計允許值;一級荷載產生的位移增量超過上一級荷載位移增量的2倍。
(6)繪制荷載-位移曲線 、荷載-彈性位移曲線和荷載-塑性位移曲線。
測量放孔
根據控制點和錨桿平面布置圖進行錨桿測放,并作錨孔孔位放點標記。測放務必準確,要求測放過程中作好記錄,檢查無誤,確保孔位的準確。錨桿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
鉆機成孔
鉆機就位時,必須固定牢固,確保鉆機機架的水平度和立軸的垂直度。錨桿孔直徑按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宜取錨桿直徑的3倍,但不應小于一倍錨桿直徑加50mm)。錨桿成孔采用跟管鉆進,并且利用空壓機產生的高壓空氣進行排渣。達到設計深度后,不得立即停鉆,穩鉆1~2min,防止底端頭達不到設計的錨固直徑。錨孔傾斜度不應大于5%,鉆孔深度超過錨桿設計長度應不小于0.5m。
保證措施:
(1)考慮地層類型、成孔條件、錨固類型、錨桿長度、施工現場環境、地形條件、經濟性和施工速度等因素進行鉆孔機械選擇。
(2)灌漿前應清孔,排放孔內積水。
(3)注漿管宜與錨桿同時放入孔內,注漿管端頭到孔底距離宜為100mm。
(4) 根據工程條件和設計要求確定灌漿壓力,應保證漿體灌注密實。
(5) 按要求復核標高并不間斷控制,確保成孔到位。嚴格按設計控制壓漿壓力、時間以及制漿時間,保證壓漿飽滿。
(6) 通過測量控制,確保錨桿縱橫成線。灌漿前,檢查制漿設備、灌漿泵是否正常;檢查送漿管路是否暢通無阻,確保注漿過程順利,避免因中斷情況影響壓漿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