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造價軟件使用技巧
預規解析1.按地區調整取費費率預規中,冬雨季施工增加費費率按區域劃分調整,且同一區域劃分中,不同地市費率不一致。軟件提供冬雨季施工增加費費率設置,及預規中費率的查看。
2.建筑費用估算預規中,建筑工程部分存在兩種特殊計算規則:1)集中生產運行管理設施 =人均面積*單位造價指標*人數。2)室外工程投資 =(房屋建筑工程投資-集中生產運行管理設施投資)*估算比例(該比例為10%~15%);其他工程投資=(建筑工程投資-集中生產運行管理設施投資)*估算比例(該比例為2%~4%)
軟件對應提供兩種輸入方法:1)添加一筆性費用(元):軟件中單擊右鍵-選擇“添加資源”-“添加一筆性費用(元)”,輸入單價、數量即可。
2)添加一筆性費用(%):軟件中單擊右鍵-選擇“添加資源”-“添加一筆性費用(%)”,選擇對應參考的項目劃分、比例即可。
光伏發電工程造價指標(2017版)的使用說明2
5.針對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參照同等地形條件及容量規模光伏電站,并增加相應的農業大棚等費用。
6.由于清掃及運維設施尚未普及,本指標不含此類專項費用。
7.對升壓站/開關站建設方式不同引起的費用差異,核定管理概算時原則上仍執行本造價指標。針對由其他單位建設升壓站,之后按容量分攤的情況,視項目具體情況(如分攤協議)研究確定。
8.本指標如遇政策性調整、方案發生較大差異及主要設備市場價格出現較大波動,可對指標作相應調整。但“其他費用”中按費率計算的子項的計算基數不調整。
光伏發電造價軟件早期歷史2
太陽能以其獨有的優勢而成為人們重視的焦點。豐富的太陽輻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污染、廉價、人類能夠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陽能每秒鐘到達地面的能量高達800兆瓦時,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陽能轉為電能,轉變率5%,每年發電量可達5.6×1012千瓦小時,相當于世界上能耗的40倍。正是由于太陽能的這些優勢,20世紀80年代后,太陽能電池的種類不斷增多、應用范圍日益廣闊、市場規模也逐步擴大。20世紀90年代后,光伏發電快速發展,到2006年,世界上已經建成了10多座兆瓦級光伏發電系統,6個兆瓦級的聯網光伏電站。美國是早制定光伏發電的發展規劃的國家。1997年又提出“百萬屋頂”計劃。日本1992年啟動了新陽光計劃,到2003年日本光伏組件生產占世界的50%,世界前廠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國新可再生能源法規定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大推動了光伏市場和產業發展,使德國成為繼日本之后世界光伏發電發展快的國家。瑞士、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芬蘭等國,也紛紛制定光伏發展計劃,并投巨資進行技術開發和加速工業化進程。世界光伏組件在1990年——2005年年平均增長率約15%。20世紀90年代后期,發展更加迅速,1999年光伏組件生產達到200兆瓦。商品化電池效率從10%~13%提高到13%~15%,生產規模從1~5兆瓦/年發展到5~25兆瓦/年,并正在向50兆瓦甚至100兆瓦擴大。光伏組件的生產成本降到3美元/瓦以下。
光伏發電造價軟件光伏組件
光伏組件是光伏電站的構成部分,組件的發電效率和壽命關系著電站建成后的收益,價格也占電站總價的50%以上,因此選購光伏組件的選購是電站建設中的重點。然而,光伏組件在生產過程中,為了確保客戶的發電性能,一般都會在出廠時做嚴格檢測,凡是一致化程度較差或有一些瑕疵的組件都會做等外品處理,也就是說每個廠家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數量的等外品(B類組件)。這種B類組件,首先從質量角度就有問題,自然發電量無法與A類組件相比;其次,因為存在瑕疵,后續的功率和衰減率也無法保證能符合國家規定,關鍵的,這類組件根本無法保證能有25年的使用壽命。某些不良安裝服務商采用劣質的降級組件,可以將電站的造價極大的降低,代價則是業主收益完全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