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變化主要是意識的問題,節奏包括好幾個方面的內容。速度快與慢是節奏,落點遠與近也是節奏,弧線高與低還是節奏,站位近臺與遠臺擊球同樣是節奏,高吊與前沖的變化是節奏,長拉與短調的交替是節奏……只要改變了原來狀態,就都屬于節奏的變化。所以,你說的打球一直快,慢不下來,想把速度降下來,這是尋求節奏改變的主動想法,也是掌握和把控比賽的積極之舉。總之,搶先變化就是占據主動。2、觸球點的高度要適當,發急長球時觸球點要低些,發近網短球時觸球點要高些。你說的想把速度慢下來可以通過擊球發力的大小,球弧線的高低來實現,關鍵是要有這個意識,也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變化達到這個目的,比如:學會放松自已,跳一跳,轉一轉,深呼吸等等。
盯球方面,首先要盯身體的站位,側身位兩腳相對平行打正手好拉,兩腳距離大的斜線好拉些。其二是揮拍方向和板型角度,板瞬間比較撇,往反手位概率高些,包球正手高些,盯球要兩方面綜合去判斷。防前沖,盯球非常重要,盯準球,防守成功了一半,再一方面,就是找點,找點要離球的位置遠些,因為前沖球弧線腳長,離近了容易頂板,不宜造弧線的長度,容易下網,所以找點時,觸球前與球的距離稍遠些,板型稍前傾,不能太壓,多往前送些,把弧線長度控制住了,基本上就OK了。直觀的動作是王皓反手起下旋后,雙腳往后跳步,連續拉球,繼續相持,很能說明問題,你可找一下那個視頻觀看借鑒。
發球、接發球和發球搶攻是乒乓球實戰中的重要環節,一般統稱為“板”。由于每一分球的爭奪都是由此開始,所以處理好“板”往往能起到先發制人的作用,這也正是中國乒乓球隊長盛不衰的傳統法寶之一。
發球技術一般由拋球、揮拍觸球兩部分組成。總結各類發球技術,他們的關鍵點有如下三點:
1、拋球要穩定,包括拋球的高度和拋球后球上升與回落的線路要穩定。
2、觸球點的高度要適當,發急長球時觸球點要低些,發近網短球時觸球點要高些。
3、球在本方臺面一跳的著臺點要適當,發長球時一跳要在球臺的端線附近,發短球時則在臺中位置。
退臺的原因除了步法跟不上之外,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是擊球時機晚!你說你們打球速度都比較慢,是指動作慢呢還是球速度慢,我想其中有動作慢的成分,也有球速慢的成分。既然球速不快,那為什么還要退臺?國套一般灌膠后,海綿會反卷,那是膠水吃到海綿里膨脹的效果,黏貼前,除了海綿要干透,還要等海綿平復些再黏貼,否則會產生縮膠現象。先不說步法移動的問題,是你的擊球時機太晚造成了不得不退臺,以空間換時間去擊球。
所以,解決辦法有三個:
一是保持正確的擊球預備姿勢,便于腳步快帶移動;
二是迎前擊球,在球的高點期以前擊球,爭取足夠的擊球時間,可以避免時間來不及的問題;
三是加強步法移動訓練。站位近臺的情況下,步法移動夠快,你擊球的效果和威脅就會大大增加。
可以試試以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