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的發展歷程
傳統的橋接器,交換機提供了許多網絡互聯功能。交換機能經濟地將網絡分成小的沖突網域,為每個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帶寬。協議的透明性使得交換機在軟件配置簡單的情況下直接安裝在多協議網絡中;交換機使用現有的電纜、中繼器、集線器和工作站的網卡,不必作高層的硬件升級;交換機對工作站是透明的,這樣管理開銷低廉,簡化了網絡節點的增加、移動和網絡變化的操作。
利用專門設計的集成電路可使交換機以線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轉發信息,提供了比傳統橋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專門設計的集成電路技術使得交換器在更多端口的情況下得以實現上述性能,其端口造價低于傳統型橋接器。
交換機的網絡交換
不論是人工交換還是程控交換,都是為了傳輸語音信號,是需要獨占線路的“電路交換”。而以太網是一種計算機網絡,需要傳輸的是數據,因此采用的是“分組交換”。但無論采取哪種交換方式,交換機為兩點間提供“獨享通路”的特性不會改變。就以太網設備而言,交換機和集線器的本質區別就在于:當A發信息給B時,如果通過集線器,則接入集線器的所有網絡節點都會收到這條信息(也就是以廣播形式發送),只是網卡在硬件層面就會過濾掉不是發給本機的信息;而如果通過交換機,除非A通知交換機廣播,否則發給B的信息C一定不會收到(獲取交換機控制權限從而監查聽到的情況除外)。
交換機的發展前景
不僅不同網絡環境下交換機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同一網絡環境下添加新的交換機和增加現有交換機的交換端口對網絡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充分了解和掌握網絡的流量模式是能否發揮交換機作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使用交換機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和過濾網絡中的數據流量,所以如果網絡中的某臺交換機由于安裝位置設置不當,幾乎需要轉發接收到的所有數據包的話,交換機就無法發揮其優化網絡性能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數據的傳輸速度,增加了網絡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