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頻感應爐的發展。目前,工頻感應爐向大容量發展已基本停止,中頻感應爐的發展則令人矚目。
1、靜力變頻器
中頻感應爐的發展得益于靜力變頻器的使用,這種變頻器和磁力變頻器比較,其達95%~98%。
感應爐的熔化率是隨爐子的容量變化而變化,中頻感應爐的熔化率遠遠超過了工頻感應爐,中頻爐取代工頻爐既減少了用地,又降低了投資,也保證了鐵液的連續供應,對于連續作業、生產能力較大的鑄鐵生產均十分有利。中頻爐在更換新爐襯后,應注意檢查絕緣變頻裝置的負載都設在工作現場,故障比較高,而往往被人忽視。中頻感應爐電效率和熱,不但提高了熔化率、縮短了熔化時間,其單位電耗也相應降低。
2、生產靈活性
中頻感應爐在生產安排上有較大的彈性,熔化操作有較大的靈活性。
3、爐體結構
隨著中頻感應爐功率密度的不斷提高,也就對爐子的安全運行、提高爐襯壽命和降低噪音等要求越來越高,爐體結構的合理性也就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其中重型鋼殼爐具有耐久性強和、生產率高且噪音小、易于維修等許多優點。合理的爐體結構十分重要,重型鋼殼爐只是其中1種。3、筑爐工藝4、烘爐工藝烘爐是為了獲得燒結層的過程,燒結層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爐子的使用壽命,烘爐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少廠家都在致力改進爐體結構,以適應中頻感應爐的應用與發展。
4、除渣與修爐
中頻感應爐生產率高,熔化期可縮短到35 min左右,為了利用爐子的功率,必須盡可能快地除渣。為了解決這個非常費時而又繁重的作業,出現了1種爐子后傾出渣方法,即通過爐體頂部后邊的開槽將爐渣倒入運輸車里,這種方法既快捷又方便。打爐襯,就是用石英砂等材料,沿爐體內壁做一保護層隔離熔煉料與爐體內的感應線圈,保護感應線圈。爐子后傾角度一般為20°~25°。
中頻感應爐工作1個爐役后,必須進行拆除和修爐。為了縮短更換耐火材料爐襯的停爐時間,必須考慮機械化,振動筑爐和爐襯推出機也就成了大型感應爐的主要配件。爐襯推出機可以在耐火材料爐襯完全冷卻之前將其推出,進一步縮短了修爐時間,改善了勞動環境。
中頻加熱爐打火怎么辦?
在使用中頻加熱爐的過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頻加熱爐會出現一些故障,如過流、過壓、打火、缺相等,這些故障會大大耽誤我們的正常生產。因此,了解一些故障的預防及解決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頻加熱爐排查打火如下:
1、看一下感應線圈是否通水,管道是否有堵塞,如果堵塞可用吹,不行則換感應線圈。
2、看是否是中頻感應線圈的絕緣能力差。中頻線圈表面使用的絕緣漆通常屬于常規絕緣漆,由于設備的使用工況比較惡劣,現場發現絕緣漆的脫落和碳化現象嚴重或是線圈所處的環境氣氛腐蝕性較強,普通的絕緣漆無法有效抗腐蝕,易于變質脫落,失去絕緣能力。
3、金屬粉塵在線圈表面形成短路,工廠的金屬粉塵通常比較嚴重,由于線圈表面失去絕緣能力,粉塵附著在線圈表面形成導體,導致線圈短路和線圈打火現象嚴重。
4、滲水導致線圈漏電或者線圈的局部有冷卻水滲漏現象,在線圈表面沒有絕緣能力的情況下,導通線路,導致中頻加熱爐線圈打火。解決中頻加熱爐打火的根本途徑是加強線圈表面的絕緣處理。
中頻電爐的幾種冷卻方法
生產實踐中應用廣泛的淬火分類是以冷卻方式的不同劃分的。主要有單液淬火、雙液淬火、分級淬火和等溫淬火等。
單液淬火是將奧氏體化工件浸入某一種淬火介質種,一直冷卻到室溫的淬火操作方法。單液淬火介質有水、鹽水、堿水、油及專門配制的淬火劑等。一般情況下碳素鋼淬火,合金鋼淬油。850~1250℃,石英開始向鱗石英轉變,進入初步燒結,應減慢升溫速度。 單液淬火操作簡單,有利于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其缺點是冷速受介質冷卻特性的限制而影響淬火質量。單液淬火對碳素鋼而言只適用于形狀較簡單的工件。
雙液淬火是將奧氏體化工件先浸入一種冷卻能力強的介質,在鋼件還未達到該淬火介質溫度之間即取出,馬上浸入另一種冷卻能力弱的介質中冷卻,如先水后油、先水后空氣等。雙液淬火減少變形和開裂傾向,操作不好掌握,在應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