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
機械工業發展成就斐然
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步伐,中國機械工業經歷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與改革開放40年的跨越發展,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經歷了抗擊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挑戰,經歷了調整振興、轉型升級、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變革,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70年來發展成就斐然。
產業體系逐步完整
產業規模迅速壯大
舊中國的機械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百余年時間里,只能在沿海沿江制造少量簡易產品。新中國成立后,在前蘇聯幫助下才初步建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機械工業體系,經過70年來的不懈努力,中國機械工業從小到大,從修配到制造,完成了從制造一般產品到高、精、尖產品,從制造單機到制造大型先進成套設備的轉變,建成了產業門類齊全、產品品種豐富、具有較大規模、具有相當實力和技術水平、成套水平不斷提高的完整產業體系,在全國工業體系中占比超過20%,對我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居全國工業領域前茅。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49年,機械工業企業數量微不足道,1978年企業數量發展到10890家(不分規模),2018年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數量已達到8.82萬家,占全國工業的比重高達23.31%。
1949年機械工業職工人數僅10.7萬人,1978年職工人數達499.13萬人,2018年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已達1900多萬人,占全國工業的比重超過20%。
1949年機械工業總產值僅有5.59億元,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上升到1082.28億元,2016年機械工業銷售產值已達24.73萬億元(2017~2018年國家統計局未公布產值數據),是1949年的4.42萬倍,是1978年的228.5倍,新中國成立以來年均增速達17.3%,占全國工業的比重由1952年的4.2%升至2016年的21.47%。
1949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微不足道,1978年增加值為97.2億元,2008年約2.4萬億元,2018年約6萬億元(測算值,國統局未公布),是1978年的617倍,年均增長17.4%。
2018年機械工業資產總額為23.42萬億元,是1995年有記錄以來1.67萬億元的14倍,年均增長12.17%;主營業務收入為21.38萬億元,占全國工業的20.91%,是1990年有該項指標紀錄以來3379.2億元的63倍,年均增長16%;利潤總額為1.45萬億元,占全國工業的21.84%,是1978年69.2億元的210倍,年均增長14.3%。
生產能力不斷增強
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新中國成立初期,機械工業基礎薄弱,能生產的機械產品甚少,產品水平與世界先進無法相比。經過“一五”“二五”時期的努力,與國際水平差距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