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回收行業前景
因動力電池的電池容量會在循環充放電過程中逐漸衰減,當衰減至80%以下時,動力電池達到退役狀態。鋰電池中鎳、鈷、錳、鋰等元素均可實現回收利用,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拆解回收后可進一步用于生產三元前驅體和正極材料,實現產業鏈閉環,有效降低電池成本。在現階段鋰電池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上游金屬資源日漸緊缺的背景下,鋰電池回收的經濟效益將愈加凸顯。
為應對鋰電池退役高峰的到來,業內公司已經抓緊在鋰電池回收領域進行布局。西恩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環等公司業已規劃建設電池拆解回收線,以應對逐步增長的電池回收需求。未來,隨著回收體系的建設和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回收效益提高,鋰電池回收市場的潛力將進一步被發掘,成為鋰電池生產原料的重要來源之一。
被譽為“亞洲鋰都”的江西宜春,2022年原本是當地招商引資豐收年,但是,臨近年關,當地的鋰電新能源產業卻并不平靜。
繼叫停二次提鋰項目審批,轄區內的鋰企接二連三暫停后,寧德時代在宜春奉新的延煉項目也出現變故。同時,證券時報·e公司還注意到,寧德時代在宜春宜豐的項目也未如約進行,原定的技術總包方,并未按照此前約定成為項目股東。
(三)有利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
在目前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上升、資源供給相對緊張的背景下,及其加工品的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根據2022年12月格顯示,電池級(純度99.5%)市場均價約為52萬元/噸,同比上漲約187%,電池級(純度56.5%)市場均價約為55萬元/噸,同比上漲256%。電解鈷價格較2022年3月高點有一定降幅,但仍維持在價格高位,電解鎳價格為22萬元/噸,對下游電池成本持續形成壓力。具體如圖2所示。
2021年,三元鋰電池因正極材料中富含鎳、鈷、錳等金屬,其回收利用受到行業普遍重視。近兩年受價格持續上行影響,行業對于磷酸鐵鋰電池的回收也愈發關注。據調研了解,第三方回收企業與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緊密合作,通過回收電池生產端廢料,產出電池原材料,積極融入動力電池產業供應鏈。通過回收處理廢舊動力電池,加工成電池前驅體,可有效增加上游原材料供給,緩解供給短缺,降低資源市場價格,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