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表安置條件
總輻射表應安置在四周空曠,儀器感應面上終年沒有任何障礙物的地方。如果達不到此條件,應選擇盡可能避開障礙物(人為或自然)一定距離,且任何時刻障礙物的影子均不能投在儀器感應面的地方。一年內任何時間日出和日落方位,高度角不超過5°的障礙物。同時不要靠近淺色墻壁或其他反射陽光的物體。還應盡量避開地方性霧等大氣污染嚴重的地方。總輻射表一般安置在觀測場內,如果觀測場條件不具備,也可以安置在符合上訴條件的樓頂平臺上。
總輻射表應牢固安裝在用的臺柱上。臺柱是用一根金屬管或木柱,上不固定一塊比總輻射表底座稍大的金屬板或木板構成。臺柱離地面1.5m左右,臺柱下部埋入地中要很牢固,場時間內不得出現下陷或變形現象,即使臺柱受到嚴重沖擊振動(如大風等),也不改變儀器的水平狀態。安裝時,先把總輻射表的白色擋板卸下,再將總輻射表安裝在臺柱上,使儀器接線柱方向朝北。用三個螺釘(盡量用不生銹的材料)將儀器固定在臺柱上,若臺架為金屬板則事先打好三個孔,用螺栓固定儀器。然后利用儀器上所附的水準器,調整底座上三個螺旋,使總輻射表的感應面處于水平狀態,將白色擋板裝上。儀器安裝后用導線與接線柱、記錄儀表聯接(接線時要注意正負極),即可開始工作。有的接線柱有三根引出線,其中一根連接機體,用于連接電纜的屏蔽層,起到防干擾的防感應雷擊的作用。
太陽輻射概述
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作為工業生產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后積累下來的太陽能。水能發電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陽能轉化而來;人類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生物能也是太陽能轉化來的。智慧農業大棚也是充分利用太陽的光熱資源而發展起來的。
輻射表簡介
輻射表,是測量輻射強度的儀器。總(反、散)輻射表、分光譜輻射表及長波輻射表都是采用光電轉換感應原理,與各種輻射記錄儀或輻射電流表配合使用,能夠準確地測量出太陽的總輻射、反射輻射、散射輻射、紅外輻射、可見光、紫外輻射、長波輻射等。輻射表被廣泛地應用于太陽能利用、氣象、農業、建筑、材料老化、大氣污染及生態考察等部門。
太陽總輻射表的感應元件采用了繞線電鍍式多接點熱電堆,其表面涂有高吸收率的黑色涂層,感應元件的熱接點在感應面上,而冷接點位于儀器的機體內,以便直接取環境溫度。為防止熱接點單方向通過玻璃罩與環境進行熱交換即影響測量精度,太陽總輻射表采用了兩層玻璃罩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