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著力測試
鍍層附著力描述的是鍍層結合力和結合強度,是衡量鍍層與基體或中間體鍍層結合的好壞的指標,鍍層附著強度的好壞對裝飾性能、防護作用有直接的影響,它是金屬鍍層質量重要的檢驗指標之一。
附著力測試,在電鍍行業也叫百格測試。測試的目的是驗證鍍層與基體或中間體鍍層結合力,具體的測試標準參考ISO2409以及ASTM D3359-B。
鍍層的孔隙是指鍍層表面直至基體金屬的細小孔道隙大小影響鍍層的防護能力。測定孔隙的方法有貼濾法、浸漬法、電涂法、氣體滲透法等。
化學鎳電鍍的注意事項
1.化學鎳電鍍每班開槽前應分析調整鍍液,并進行試鍍,確定鍍液狀況良好后再批量入槽生產。
2.每班關槽前必須將鍍液循環過濾,去除有害微粒,掉入槽內的工件應及時撈出。
3.過濾機的濾芯用后要取出沖洗干凈,在過濾不同鍍液時更應如此,嚴禁過濾機及濾芯不經清洗直接過濾槽液(過濾過亂鍍鍍液或分解鍍液的濾芯應廢棄不能再使用)。
4.根據化學鎳電鍍的工件重要程度可選擇新舊鍍液區別對待,也可先用舊鍍液進行預鍍,取出后放入新鍍液中鍍覆,尤其在鍍覆鋁基體工件時,此法可延長鍍液使用壽命。
5.工件入槽時采取小批量同時入槽的方式,并記下每批入槽的準確時間,鍍覆時間的長短應根據鍍層的厚度要求而定,必須采用測定小試片的鍍厚及鍍速來決定鍍覆時間。
6.化學鎳電鍍的工件放入鍍槽后要經常晃動和攪拌,嚴禁相互接觸和碰撞,同時不斷變換工件放置位置,一般使盲孔向上,以利氣泡的排出,圓柱形工件應豎放,以避免機械雜質落于工件表面,造成鍍層出現毛刺。
利用現代物理、化學、金屬學和熱處理等學科的技術來改變零件表面的狀況和性質,使之與心部材料作優化組合,以達到預定性能要求的工藝方法,稱為表面處理工藝。
表面處理的作用:
提高表面耐蝕性和耐磨性,減緩、消除和修復材料表面的變化及損傷;
使普通材料獲得具有特殊功能的表面;
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環境。
拋光
拋光是對零件表面進行修飾的一種光整加工方法,一般只能得到光滑表面,不能提高甚至不能保持原有的加工精度,隨預加工狀況不同,拋光后的Ra值可達1.6~0.008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