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前 武漢中醫康復理療師培訓來電咨詢「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cfd84e2]內容: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有食養、藥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很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里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法寶。“秋老虎”易擾心神,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此時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神清氣和,胸懷寬闊,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始終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境。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在精辟論述生命生成和養護的基礎上,明確指出:“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而在這段足以作為中醫養生原則的經典語言中,《黃帝內經》首先把能夠參與養生的人界定為智者,接著提出了養生的三個和諧,即人與自然和諧、心態和諧、身體和諧。平衡膳食安身之本必資于食,而機體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則是多方面的。其中人與自然和諧是總綱,強調人的心態和身體的調節一定要符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