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裝置是目前研究多、技術成熟,在實際中也常用的一種處理惡臭氣體的方法。其處理流程是含惡臭物質的氣體經過去塵增濕或降溫等預處理工藝后,從濾床底部由下往上穿過濾床,通過濾層時惡臭物質從氣相轉移至水-微生物混合相(生物層),由附著生長在濾料上的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而被分解掉。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使污染物分解,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微生物利用有機物作為其生長繁殖所需的基質,通過不同的轉化途徑將大分子或結構復雜的有機物經異化作用氧化分解為簡單的水、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同時經同化作用并利用異化作用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使微生物的生物體得到增長繁殖,為進一步發揮其對有機物的處理能力創造有利的條件。污染物去除的實質是有機物作為營養物質被微生物吸收、代謝及利用。
生物凈化裝置性能特點
1、設備緊湊,運行費用低
占地面積僅相當于傳統生物濾池除臭技術的二分之一,相同處理能力情況下,運行費用僅為傳統生物濾池除臭技術的二分之一;
2、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組合生物除臭裝置集化學預洗、生物深化處理于一體,使整個系統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保證除臭系統的凈化效率;
3、噴嘴采取獨立插入式布置
組合生物除臭系統噴淋系統的噴嘴采取塔頂插入式布置,每個噴嘴相對獨立,方便檢查、清洗和更換;
4、全自動控制
控制系統采用PLC控制,配置國際通用的接口,具備就地/遠程控制的功能
影響生物降解有機廢物的因素
1. 填料
對填料的要求應該具備良好的傳質能力,有利于化學轉化的效率,應具備以下特性:
a. 良好的微生物生長環境,適宜的營養物、溫度、濕度、pH、充足的碳源供給。
b. 較大的比表面積。
c. 足夠的結構強度,填料應有足夠間隙,防止溫度過高,利于氣體排放。
d. 保有足夠水分,保證微生物的活性。
e. 高孔隙率,增加氣體滯留時間。
f. 填料體密度低。
2. 溫度
適宜的溫度是微生物生存繁殖的必要條件,要保證菌群的大量存在,必須根據微生物的適宜溫度維持相應的環境,按照不同種類的菌群的適宜溫度,一般分為3類:
a. 低溫性(
b. 中溫性(25—40℃)
c. 高溫性(≧40℃)
通常,利于有機物和無機物降解的微生物以中、高溫菌群為主,一般情況下,大多在25—35℃下進行,而35℃是大多數好氧菌群的佳溫度。溫度還會對污染物造成某些影響,例如,溫度會使有機物在氣固液各相間發生轉移,溫度過高會降低有機物在液相和填料上的吸附。
3. pH值
pH會極大地影響生命的新陳代謝水平,只有適宜的pH才能保證微生物有好的新陳代謝水平,大多數微生物的適宜pH在4—10,較好pH在6.5—7.5
4. 溶解氧
根據微生物新陳代謝與氧的關系,一般把微生物分為:
a. 好氧微生物
氧的供應量與微生物的增長呈正相關,氧對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有2個:氧充當電子受體;在硫醇類、不飽和脂肪酸合成中提供氧。
b. 兼性厭氧(或兼性好氧)微生物
該類微生物具有脫氫酶和氧化酶,在無氧和有氧環境中均能生存。在有氧環境下,氧化酶活性強,細胞色素及電子傳遞體系的其他組分均正常存在;無氧環境中,氧化酶不活動,細胞色素及電子傳遞體系的其他組分會減少甚至全部喪失,通入足夠氧氣后,這些組分的合成會恢復。
c. 厭氧微生物
僅生存于無氧條件,只有在無氧條件下才能進行發酵或無氧呼吸。在降解過程中,應注意保持無氧狀態。
5. 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