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鋼是一種新型經濟建筑用鋼。H型鋼截面形狀經濟合理,力學性能好,軋制時截面上各點延伸較均勻、內應力小,與普通工字鋼比較,具有截面模數大、重量輕、節省金屬的優點,可使建筑結構減輕30-40%;又因其腿內外側平行,腿端是直角,拼裝組合成構件,可節約焊接、鉚接工作量達25%。常用于要求承截能力大,截面穩定性好的大型建筑(如廠房、高層建筑等),以及橋梁、船舶、起重運輸機械、設備基礎、支架、基礎樁等。
H型鋼三維數控鉆床是廣泛用于建筑、橋梁、塔桅和網架等鋼結構行業中H型鋼、槽鋼、方管的鉆孔加工,多個加工面的工件。
數控三維鉆床型號分類:
低速數控三維鉆床主要包括:SWZ400/9和SWZ700/9兩種類型。
準高速橫梁式三維鉆主要包括:SWZ700/3A、SWZ1000/3A、SWZ1250/3A、SWZ10070/3A、SWZ12580/3A、SWZ10070/3B。 高速橫梁式三維鉆主要包括GSWZ1250/3A。
以上型號均采用工作臺固定,工件移動式結構,針對大規格H型鋼碩超數控研發的SWD10080龍門移動式數控三維鉆床采用工件固定,龍門移動式結構,可加工超過10噸的H型鋼及異型鋼。
數控三維鉆床主要有床身、數控滑臺(3個)、鉆削主軸箱(3個)、橫梁、側壓緊裝置、氣霧冷卻、液壓系統、PLC控制系統、排屑器等幾部分組成。
采用剛性箱體式龍門結構,以床身為基礎,龍門跨立在床身上并使用螺栓緊固,從而使受力節點由框架式組合結構的多點支撐改為箱體間的面聯接,從而提高了高速數控三維鉆床的精度穩定性。
鋼坯出爐后,先用10-25MPa的高壓水除鱗,然后送入開坯機軋制。開坯機一般為兩輥可逆式軋機(在小型鋼上也有采用三輥軋機的,但工藝局限性強不利于生產組織),在開坯機上需要軋制5~13道次左右,然后軋件被送往切頭飛剪或熱鋸,熱鋸只負責切去頭部未成形部分,但飛剪可切頭、分段及切尾。切頭后的軋件送入精軋機組進行軋制,國內主要廠家小規格型鋼精軋都采用全連軋形式,大規格型鋼精軋都為可逆軋制。經精軋軋制后一般都直接送上冷床進行冷卻,但也有采用上冷床前進行分段或上冷床后切頭的。大規格型鋼由于腿厚與腰厚差比較大,若采用平放容易因腰腿冷卻速度不一致,造成腰部波浪,故一般多采用立冷。但小規格H型鋼主流廠家都采用步進齒式冷床都在齒條上斜放,采用步進式齒式冷床不僅可以減少原來用鏈式拖運機構造成的缺陷,而且容易控制鋼材冷卻速度。經過冷卻后的H型鋼被送人矯直機矯直。由于H型鋼斷面模數較大,一般都采用8輥、9輥或10輥式矯直機矯直,矯直輥間距大可達2200mm。鋼材經矯直后被送入編組臺架進行分組等候鋸切,經冷鋸按定尺長度鋸切后被送到檢查臺檢查尺寸、外形和表面質量,然后進行分類、堆垛和打捆后送入倉庫。對不合格品按按缺陷種類進行對應的重矯、修磨、焊補及其它處理,然后進入對應質檢程序檢查合格后再分類入庫。熱軋大型H型鋼兩階段控制冷卻方案H型鋼批發廠家通過基礎實驗和相關理論的深入研究,結合大型H 型鋼軋制工藝,分析可知:降低翼緣溫度可以減少軋后溫差導致的殘余應力,均勻軋制過程中H 型鋼的斷面溫度分布,從而使軋制變形相對均勻,減少變形過程的附加應力,從而提高產品的組織性能。
H型鋼批發廠家熱軋過程中強制冷卻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的方法有:噴水冷卻、噴射冷卻、霧化冷卻、層流冷卻、管內流水冷卻等。針對熱軋H 型鋼現有的冷卻方法基本為空冷,可用于H 型鋼的控制冷卻方式主要有:霧化冷卻:用壓縮空氣使水霧化,水和高壓高速氣流一起從噴嘴噴出形成霧狀;噴射冷卻:將水加壓由噴嘴噴出,當流速超過連續噴流的速度時,水流發生破斷,形成液滴群,沖擊并冷卻鋼材表面。H 型鋼采用噴水冷卻的方法國內學者曾經做過相關實驗,由于無法解決腹板上表面蓄水問題,證明針對H 型鋼的全斷面噴水冷卻不可行。熱軋大型H 型鋼終軋斷面溫差高達150℃以上,腹板溫度低可低于780℃,而腿腰連接部位的溫度有時高達950℃以上,這樣一來針對大型H 型鋼軋后的全斷面冷卻很難達到預期的降低殘余應力和提高產品性能的要求。在此可采用兩階段冷卻的方法:段:軋制過程中控制冷卻;第二段:軋后控制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