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白云、海浪、沙灘……盛夏的山東濰坊,美不勝收。
7月28日,潤豐股份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募集資金15.22億元,成為濰坊市濱海區第3家本土上市企業,也是近13年來濰坊市新上市企業中募集資金最多的企業;僅隔5天時間,主體業務板塊在濰坊濱海區的國邦醫藥,在上交所主板整體上市,募集資金27.6億元,其中13.27億元落地濰坊濱海,用于新項目建設。據初步估算,兩家企業的募投資金和后續衍生的債券等融資規模,預計在70億元左右,可為濰坊濱海區新增產值180億元左右。
截至8月下旬,濰坊濱海區本土的3家上市企業(潤豐股份市值151億元,山東海化市值101億元,濰柴重機市值26億元),制造及研發基地在濱海區的2家上市企業(國邦醫藥市值174億元,新和成市值760億元),總市值超1200億元。
資本市場是高度敏感的“晴雨表”。潤豐股份、國邦醫藥接連上市,企業市值體量與勃發態勢,標志著資本市場看好濰坊濱海的企業,青睞濰坊濱海的軟硬環境,認同濰坊市委市政府向北向海發展的戰略決策。
心無旁騖抓主業,“主戰場”出“重頭戲”
資本市場的青睞,讓這片溝通京津冀與長三角、連接省會和膠東兩大經濟圈的藍色海灣,在謀劃發展與改革創新的進程中,煥發出澎湃的活力。
作為濰坊市海洋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今年伊始,濰坊濱海區抓住濰坊城市核心區向北拓展、向海圖強的戰略機遇,不失時機地瞄準海洋科技產業、“海陸空”高端裝備制造兩大主業,聚力培育精細醫藥、高端石化與新材料、現代海洋化工三大產業集群,蓄力做強聚乳酸新材料產業基地、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為龍頭的海洋新能源項目,作為沖刺企業上市、進軍資本市場的主力。1-7月,濱海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增長57.2%、利潤增長49.3%;海化集團、新和成、濰柴重機等龍頭企業主要指標增長勢頭強勁。
上市,給企業帶來什么?企業連續上市,給濰坊濱海帶來的又是什么?
潤豐股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家蟬聯“中國綠色植保出口第一”、世界排名第11位的國內龍頭綠色植保企業正式登陸創業板。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潤豐股份主營業務為綠色植保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發展潛力巨大。
“公司的成功上市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上市不僅拓展了公司的融資渠道,也將提升公司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增值發展能力,讓企業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未來。”山東濰坊潤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邢秉鵬說。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邦醫藥成功掛牌主板。這是一家有著25年歷史,面向全球市場、多品種、具備多種關鍵中間體自產能力的醫藥制造公司,是全球化學藥品制造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國邦醫藥成功上市,是企業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濱海區是我們最大的生產單體與科研基地,占據著生產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募集資金,50%多投放在這里,用于國邦健康產業園建設。”國邦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廖仕學說。
潤豐、國邦成功上市,標志著濱海區企業已經羽翼豐盈、棋高一著,善借資本市場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而其對于濱海區實現由大到強戰略轉變的重要意義,同樣不言而喻。可以看到,濱海區健康向好發展的經濟肌體正在發生著新的嬗變,擁抱又一個“風口”,并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引領更多企業逐夢資本市場。對此,濰坊濱海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恒道深有感觸“上市企業是承載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力量,其龍頭帶動效應,可以引領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從而推動區域加速實現高質量發展。”
展開全文在兩家企業的引領下,一批后備企業蓄勢待發,幾欲搶灘登陸。“濱海板塊”已然成型。濱海企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濱海這方熱土軟硬環境的吸引力,及濰坊市以中央商務區板塊粘合核心城區和濱海區“產業與資本并進”的戰略,都使濰坊釋放出向北向海發展的強勁動能。基于這些原因,資本市場沒有理由不聚焦濱海。濱海區進軍資本市場,步履鏗鏘,步伐彌堅。
企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服務企業專員活躍的身影
8月12日,濰坊市企業上市工作推進會議召開,作為唯一發言企業,濰坊潤豐股份總裁沈婕真誠點贊了濰坊濱海的高效服務,“去年10月下旬,潤豐股份創業板注冊制過會。在等待證監會注冊批文過程中,適逢國家“兩高”項目政策調整;鑒于國家發改委尚沒有“兩高”項目認定標準,證監會擬對化工企業項目暫緩發放批文。值此“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濱海區第一時間對接省市發改部門,邀請省發改委派出權威專家到潤豐現場調研論證,最終得出企業不屬于“兩高”項目的結論,出具文件上報證監會,保障了企業成功上市。
“政府把我們企業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專員專班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的企業才得以順利上市。”說起企業上市過程中,濱海區提供的“保姆式”服務,瞄準企業的迫切需求,國邦醫藥相關負責人王金輝感動不已。作為全球醫藥制造產業鏈中多品種頭部企業,國邦醫藥在上市過程中,遇到了工商手續變更、募投項目用地審批等諸多問題,濱海區在土地、政策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幫企業掃清了上市障礙,解了燃眉之急。
這只是濱海區服務護航企業上市的兩個縮影。企業上市掛牌是一場“馬拉松”,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上市功虧一簣。濱海區深度推進服務企業專員制度,以全天候服務為主要特征,形成了政策集合、服務集成、機構聚集的綜合服務體系,跑出了服務企業上市的“加速度”。
海王股份是濱海區擬上市企業,目前在山東證監局進行上市輔導。由于歷史原因,企業經過改制演變而來,需要當地政府出具改制合規性證明性文件。了解到這種情況后,濰坊濱海區組織財政、金融等部門主動上門,一方面聯系對接省市有關方面,明確工作流程;一方面認真查閱資料,梳理企業改制歷程,幫助企業順利拿到了相關證明。“拿到了證明,就加快了企業上市的進程。政府的‘及時雨’,進一步堅定了企業上市的決心”。海王股份監事會主席代傳陽表示。
“作為企業上市工作的牽頭者,我們與各部門單位橫向聯動,貼著企業的需求訴求發力,全流程服務企業,全要素跟進企業,全過程支持企業。”濰坊濱海區金融管理局局長王德明表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處在不同上市進度節點上,他們因時制宜進行培訓引導,分層分類管理培育;尤其對企業上市“全程陪跑”,企業提出的問題及需要到國家、省、市主管部門請示匯報的事項,做到專人陪同、精細銜接、貼心跟進、服務貫通。
為打消部分企業“不敢上市”的顧慮,濱海區全面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企業上市工作促進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為企業上市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嚴格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針對企業在上市過程中涉及的土地、能耗和環保等要素優先保障,對改制、房產和社保等歷史遺留等問題,專題研究,特事特辦。對于意愿上市企業而言,獎勵、稅收減免和利息返還等政策,無疑最具吸引力。截至目前,濱海區給予116家企業上市掛牌補助資金約2740萬元,有效降低了企業上市前的成本,都是真金白銀,不只助力企業上市增信,而且激發了企業上市熱情。
濱海區還瞄準市場,頻出“新招”:牽線企業與資本,尋募戰略投資者,籌劃建立了“鯤鵬投資基金體系”,定向支持擬上市企業;與山東省財金集團攜手,推出了“財金龍山鯤鵬投資基金”,這在濰坊市屬“獨一份”,對2家擬上市企業的直接投資已展開……
“企業上市,服務永遠在前頭。借著龍頭企業上市的‘東風’,我們濱海區接下來將繼續發揮企業上市工作專班作用,乘勢而上,馭勢而強,助推更多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讓企業上市工作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濱海區管委會一級專員宋世偉表示。
好戲還在后頭,上市后備資源“扎堆”搶灘
上市企業數量與質量,決定著區域經濟的活躍程度。對濱海區來說,培育企業上市,要的不是“曇花一現”的效果,而是聚點成線、連線成面、集群成勢的“雨林效應”。
“為了加大上市后備資源培育,我們集中篩選了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主營業務突出、盈利水平較好的重點企業,還有‘隱形冠軍’‘瞪羚企業’‘專精特新’等企業,一企一策一措,儲全儲足上市后備企業。”談及上市企業后備梯隊,張恒道信心滿滿、底氣十足。
按照“培育一批、輔導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思路,濱海區目標先行,梯次布局,針對性推進企業上市。截至8月下旬,全區擬上市企業達到6家,其中高信化學、海王化工正在山東證監局上市輔導,在輔導企業數量全市第1,年內在輔導企業有望沖至4家;中碳能源、大洋泊車、天一股份、門捷化工已簽約保薦機構。上市后備企業數量達到8家。
如今的濱海,已然成為上市后備資源的富集地。
“企業上市就像種樹一樣,對于優質的企業既要‘護苗’又要‘育苗’,讓其在進入資本‘森林’之前扎下深根,好好施肥澆水,才能在IPO考場中獲得順利過關,進而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后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王德明表示。
為什么是濰坊濱海?綜觀濱海在全省海洋戰略坐標系中的重要位置,一目了然:地處環渤海咽喉地帶,是濰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新的增長極、青濰一體化縱深推進的先行區、省會都市圈第二出海口、京津要素轉移的承接點、環渤海大灣區新的隆起帶。如果以青島、煙臺為海洋經濟強省戰略的龍頭,濰坊濱海恰處全省“一群兩心三圈”區域協調發展布局的“黃金腰帶”上,承東啟西、連接南北,區位與戰略優勢得天獨厚。
這是一片金融創新藍海、資本活力源泉!
區域內構建健康發展、功能完備的金融服務體系,為濱海區企業提供了發展支撐和決戰資本市場的基礎環境。近幾年來,濰坊濱海的發展吸引和積蓄了雄厚的金融家底。目前,共有金融機構27家,其中銀行機構9家、保險機構12家,基本形成以銀行為主體,保險、證券、小額貸款、融資性擔保、民間融資、典當、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多元發展的組織體系。全區共設立基金19支,注冊總規模達226.53億元,實繳27.97億元。
濰坊濱海發展勢頭逐浪高。好戲在后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孫長欣 王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