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一個多月以來,多家商業銀行創新金融業務,積極向碳減排企業發放碳排放權質押貸款,企業名下盈余的“碳資產”被有效盤活。
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北省的大型化工集團,被列入首批發電行業重點排控企業的名錄。近年來,企業主動關停了長江沿岸工廠,修復了長江生態,并且通過全球領先的超低能耗,低污染工藝,實現了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從而盈余了碳排放的配額。
在了解到企業擁有“碳資產”盈余,且存在一定的融資需求后,農業銀行湖北分行主動上門評估,及時發放了一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張云說:“比如,如何計算配額價值、如何進行碳資產保值增值、如何利用碳資產進行融資等,在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后,我們對接發放了基于全國碳交易市場的碳排放權質押貸款1000萬元。”
從今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后,浙江、山東、山西、湖北等全國多地都有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業務落地。
7月16日,興業銀行杭州分行為浙江某環保能源公司成功辦理碳排放權配額質押貸款業務,金額為1000萬元。8月16日,工商銀行浙江省瑞安支行通過參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價格,為瑞安市華峰熱電有限公司成功辦理碳排放權配額質押貸款5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一般的貸款相比,碳排放權配額質押貸款的利率要便宜不少。以工商銀行浙江瑞安支行發放的貸款為例,其利率僅有3.915%,較一般抵質押貸款低50BP(基點)左右。
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沛說:“農業銀行的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給我們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改造和綠色低碳發展多了一種融資的選擇,幫助我們盤活了盈余的碳配額資產,并相比其他信用方式貸款降低了企業的財務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銀行之所以積極開展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業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全國碳市場建立后,“碳資產”的市場價值和流動性被釋放。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以后,碳排放權配額作為易估值、風險低、易變現的綠色資產,通過金融手段可有效解決節能減排企業融資難、擔保難問題。碳配額質押貸款充分發揮了碳排放權資產在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之間的聯通作用,通過金融資產配置,引導實體經濟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