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于9月10日幾乎滿盤飄紅的強勢,9月13日,A股市場中的券商股表現平平,波瀾不驚。
8月以來,券商板塊進入上升通道,至目前累計漲幅已超過20%。放眼今年,券商板塊跌宕起伏,個股兩極分化明顯。市場人士眾說紛紜,多空不一。
“券商板塊行情還能持續嗎?”9月9日晚間,廣發證券特意就此話題組織投研人士進行了一場分析討論,結論較為看好。不過與之相對的,近段時間,多家券商遭到股東出售股權,或宣布減持計劃,大宗交易平臺也現折價拋售。
股東減持暗流涌動
9月7日,國信證券(002736.SZ)同時發布了兩則與股東減持有關的公告。一則是股東一汽投資計劃在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2.67%的公司股份,約2.57億股。
另一則是股東華潤信托原來計劃減持不超過公司0.62%的股份,但目前時間過半,減持還未實施,有望后續完成減持。
華潤信托與一汽投資分別是國信證券的第二、六大股東,2021年中報顯示,兩者持有國信證券的比例分別為21.23%和2.67%。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兩大股東計劃減持的股份分別是國信證券上市前的無限售流通股和公司上市前已發行的股份。減持原因如出一轍,均為補充經營發展資金需求。
事實上,無論是華潤信托還是一汽投資,都已“陪跑”國信證券多年。而這次也不是國信證券首度遭股東減持。
9月10日,南京一位券業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不少券商的原始股東是純粹股權投資,國信證券的部分股東也是這樣。這些股東持有股份的時間較長,且又不想永久持有,上市解禁后逐步退出屬于正常行為。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也表示,券商股東減持主要是股東自行決定,可能因為近期券商股走勢較好,一些股東認為達到了預期收益;也可能有一部分股東有了更好的投資考慮。
展開全文國信證券于2014年12月29日在深交所掛牌。招股說明書披露,當時,深投控、華潤信托、云南紅塔、中國一汽、北京城建在國信證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0%、30%、20%、5.1%和4.9%。
之后中國一汽整體戰略調整,2018年,中國一汽將所持有的國信證券股份過戶登記至一汽投資名下。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一汽投資減持國信證券近1%,減持均價為13.18元。一汽投資第二輪減持從2020年11月開始,至2021年5月,減持比例為0.12%,減持均價為13.65元。
如今,一汽投資又計劃減持不超過2.67%的股份,實行清倉式減持。按國信證券9月10日收盤價12.37元/股計算,此次減持涉及金額超30億元。
而華潤信托此次減持計劃不超過6000萬股,即不超過國信證券當前總股本的 0.62%。同樣按9月10日收盤價計算,該部分股票減持市值近7.5億元。
自董事長張納沙到任之后,國信證券在今年二季度發力明顯。2021年半年報顯示,國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03.21億元,同比上升28.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90億元,同比上升62.61%。
具體來看,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是國信證券的主要收入來源,實現營收48.09億元,占營業總收入比為46.6%;資產管理業務也增速明顯,上半年實現收入3.7億元,同比增加90.01%。
不只是國信證券,中銀證券(601696.SH)9月2日公告,持股5%以上股東云投集團自2021年7月29日至2021年9月1日合計減持公司1500多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4%。
據9月1日中原證券(601375.SH)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2020年10月23日至2021年9月1日,股東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減持了公司5.069%的股份。
此前,第一創業(002797.SZ)在8月31日也宣布,持有公司3.25億股(占總股本比例7.74%)的股東華熙昕宇計劃減持不超過1.1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75%。
市場分歧個股分化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已有十家左右上市券商的重要股東拋出了十余份減持計劃,涉及國海證券(000750.SZ)、湘財股份(600098.SH)、華創陽安(600155.SH)、華西證券(002926.SZ)、山西證券(002500.SZ)、哈投股份(600864.SH)等券商。
不過,也有券商股東拿出“定心丸”,作出一定期限不減持的承諾。今年6月,南京證券(601990.SH)公告稱,近日收到控股股東紫金集團及其子公司紫金資管、紫金信托出具承諾,36個月內不減持合計持有的10.23億股南京證券限售股,原因是“基于對南京證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及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券商股后期走勢如何,市場分歧較大。從中報數據情況看,A股上市券商整體業績位居各行業前列,同時,財富管理轉型邏輯也被驗證。部分分析士認為,目前券商股處于估值低位,且在估值體系中考慮公募業務估值,市值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中信建投非銀與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師趙然日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一方面關注北交所成立帶來的短期交易機會;另一方面關注業績向好、估值偏低的券商系財富管理機構或創投機構。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券商板塊走出一波強勢行情,但年內上漲幅度仍遠落后于其他板塊,個股表現上也出現分化。8月以來,東方證券(600958.SH)、廣發證券(000776.SZ)、申萬宏源(000166.SZ)等個股累計漲幅都超過50%,但是財達證券(600806.SH)、方正證券(601901.SH)仍為負收益。
“在北交所設立的大背景下,擁有豐富新三板儲備項目的券商以及財富管理業務績優的券商更獲市場青睞。相反,之前炒作過的重組概念,“航母券商”則出現降溫。”上述券業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