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下料機器人特點:
①可以實現對圓盤類、長軸類、不規則形狀、金屬板類等工件的自動上料/下料、工件翻轉、工件轉序等工作。
②不依靠機床的控制器進行控制,機械手采用獨立的控制模塊,不影響機床運轉。
③剛性好,運行平穩,維護非常方便。
④可選:獨立料倉設計,料倉獨立自動控制。
⑤可選:獨立流水線。
上下料機器人種類:
(1)關節式機器人
①機器人大工作范圍(回轉半徑) :620mm-3503mm
②機器人負載能力:3kg-700kg
③機器人工作節拍:大于等于3秒
④定位精度:±0.1mm
⑤驅動形式:全伺服驅動
⑥手爪驅動:氣動或者電動,根據工件不同定制,自動換爪功能
⑦編程方式:示教編程, AS語言編程
⑧料倉/輸送線:根據工件不同定制
常用的裝配機器人
主要有可編程通用裝配操作手 (Programmable Universal Manipula-tor forAssembly)即 PUMA 機器人(尤早出現于1978年,工業機器人的祖始)和平面雙關節型機器人 (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即SCARA機器人兩種類型。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用伺服系統市場規模將達47億元左右,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5%。與一般工業機器人相比,裝配機器人具有精度高、柔順性好、工作范圍小、能與其他系統配套使用等特點,主要用于各種電器的制造行業。
機器人解放人工固然美好 但傷害到人類后你就懵了
2016年,谷歌智能程序擊敗世界圍棋guan軍后,深度學習應用受到全球關注。機器人解放人工固然美好但傷害到人類后你就懵了2016年,谷歌智能程序擊敗世界圍棋guan軍后,深度學習應用受到全球關注。商業企業都希望能夠利用這種技術,在各種“大數據”中找到有用的模式。2011年,IBM的超級電腦沃特森成為AI領域的另一個分水嶺,在智力競賽《Jeopardy!》中擊敗2位前人類guan軍。另一個重要進步是“物聯網”的出現,而且隨著更多產品、家電、可穿戴設備以及公開位置的傳感器開始聯網,并全天候發送信息,“物聯網”將越來越龐大。“老大哥”可能不會總是監視你,但數以萬億計的“小弟”可能會。
民用
在1967年日本召開的一屆機器人學術會議上,就提出了兩個有代表性的定義。在應用規模上,我國已安裝的國產工業機器人約200臺,約占全球已安裝臺數的萬分之四。一是森政弘與合田周平提出的:“機器人是一種具有移動性、個體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機械半人性、等7個特征的柔性機器”。從這一定義出發,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動性、智能性、個體性、半機械半人性、作業性、通用性、信息性、柔性、有限性、移動性等10個特性來表示機器人的形象。另一個是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個條件的機器稱為機器人:1.具有腦、手、腳等三要素的個體;2.具有非接觸傳感器(用眼、耳接受遠方信息)和接觸傳感器;3.具有平衡覺和固有覺的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