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醫療美容頗受大眾追捧,一些金融機構、公司等紛紛入場,推出“醫美分期”“美容貸”等金融產品。不少人被“零抵押”“分期付款”“超低息”等誘人的廣告詞迷惑,深陷套路的泥潭,負“貸”前行,生活質量不增反降。
醫美行業本身就具有較大的特殊性,銷售的產品并非實體,而消費者對醫療、金融領域了解有限,加之某些平臺過于注重營銷導流,都加重了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給部分唯利是圖的醫療機構和從業人員以可乘之機。
國家已出手遏制為“美”瘋狂的行業亂象。今年6月9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于規范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用八點倡議呼吁各會員單位共同促進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規范發展,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但打擊“美容貸”等違法犯罪還需形成各方合力。消費者要理解“美”的正確含義,外貌只是個人氣質的一方面體現。社會發展求美若渴,“求”的是過硬的本領,更是內在涵養和綜合素質。如確實對相關產品和服務存在需求,也應選擇具備合法資質的正規平臺和機構。貸款平臺、醫美機構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嚴格自律,誠信經營,尊重和保護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監管部門則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及時查處不法現象,肅清行業歪風。(央廣網評論員 張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