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冷凝器是合理利用與節約現有能源、開發新能源的關鍵設備。在化工生產過程中,傳熱過程大部分是在換熱器中實現的,在現代是有化工過程中,換熱器的投資占30%—40%,所以冷凝器的形式結構、參數設計、性能改善對化工過程的節能減排及經濟優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傳熱過程中,有相變的潛熱遠遠大于無相變的顯熱,因此蒸汽冷凝放熱比單相換熱負荷高的多。板式換熱器有著結構小巧、傳熱系數高,溫差在2—3℃即可實現高傳熱負荷的特點,近幾年已經成為化工行業的“新寵兒”。
冷凝器是由傳熱板片、密封墊片等組合,形成介質流通的通道,兩種不同的介質在相鄰的通道里逆向流動完成換熱的。具體是由板片、橡膠密封墊、固定板、活動板、壓緊螺栓及上下導桿等組成。不銹鋼換熱板片有大噸位油壓機沖壓成形,板片表面壓有斜波紋,四周及角孔周圍均壓有密封槽。橡膠密封墊是用粘結劑將其貼牢在板片密封槽內。根據流動需要在 板片角孔周圍放置墊片,其頂部與另一相鄰板的對應位置相接觸,當密封墊壓緊至某一特定的設計尺寸時,起到引導一種流體進入該板面通道,或阻止流體進入板面的作用,這樣兩介質以及介質與外界間均被密封墊隔絕。
冷凝器是制冷系統中的重要設備之一,它是經冷凝器的放熱表面,將制冷劑過熱蒸氣的熱量傳遞給周圍空氣或水,自身被冷卻為飽和蒸氣,并進一步被冷卻為高壓液體,在系統中循環使用。臥式殼管式冷凝器。制冷劑蒸氣在管子外表面上冷凝,冷卻水在泵的作用下在管內流動。制冷劑蒸氣從上部進氣管進人,凝結成液體后由筒體下部的出液管流人貯液器。冷凝器的筒體兩端用端蓋封住,端蓋內用分水隔板實現冷卻水的多管程流動。冷凝器的管束個數為偶數,這樣可以使冷卻水的進、出門設置在同一端蓋上,且下進上出。
在工業的冷庫使用中,常用制冷劑為氨和氟里昂。據數據統計大多數大中型企業普遍使用氨制冷系統。工業冷庫中以氨為制冷劑已被使用近八十年,制冷技術已是相當成熟。氨制冷系統的諸多優勢,促使在大型制冷系統中被廣泛應用。價格低、耗電少、操作簡單等諸多優勢使氨制冷系統日漸占居著冷庫使用的主導位置。在蒸發溫度較高、冷凝溫度較低時,氨的熱工性能較之氟性能好,單位容積制冷量略高。從這個意義上講氨制冷系統較為省電。氨機造價低等優勢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