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治理意義
網上都在說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價值堪比石油,所以各行各業都想發揮數據的大價值,但用沒經過治理和保護的數據提供服務,就如同空中樓閣,提供的服務是有限的,做出的分析是不準的,是談不上賦能的。遺憾的是,無論是否意識到了數據治理和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多數人依然會選擇把關注點和投入放到數據服務上,因為服務(賦能)有亮點,能出彩,看得見、也摸得著。“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成年人如何不懂,只是認知不夠。
數據治理現有系統中的敏感數據梳理
該銀行沒有明確的數據價值定義標準,致使工作人員無法對轄區內掌握和擁有的數據進行很好的估值,隨之對于操作稍有不慎所產生的后果也就無從評估。對此,派客動力脫敏平臺內置了大量的敏感數據發現算法,能夠通過對該銀行現有系統中的數據進行采樣分析,自動發現系統中包含敏感信息的敏感數據,包括姓名、證件號、銀行賬戶、金額、日期、住址、電話號碼、 Email 地址、車牌號、車架號、企業名稱、工商注冊號、組織機構代碼、納稅人識別號等;對所有敏感數據進行梳理、收集。
數據治理GDPR帶來的影響
不過關于GDPR帶來的影響,我們也不該盲目悲觀,還是有可借鑒之處。首先應該認識到,個人信息保護和數字經濟之間,永遠不可能找到的平衡點,根據形勢進行動態平衡才是途徑。短期內,我們在大方向上應該堅持經濟發展以造福于國民,畢竟數字經濟在我國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但長遠考慮,國民的自我隱私保護意識是逐漸加強的,提升企業的公信力勢在必行,單純依靠企業的自覺很難贏得公民的信任,因此需要國家在小化影響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從立法層面不斷完善,方能達成目標。
數據治理
敏感數據一旦泄露會給個人及社會帶來嚴重危害,甚至對企業及組織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那敏感數據到底有哪些呢?除法律、法規內界定的敏感數據(號、姓名、住址、銀行帳號等)外,還有企業或組織機構不適合公開的數據,如企業的營業數據、網絡結構等。但如何鑒別和分類敏感數據卻存在諸多矛盾,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法律或部門也可能對同一類的數據歸類不盡相同,這也給識別敏感數據帶來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