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10月4日-10月10日)商品豬出欄價10.18元/公斤;9月,全國生豬均價最低跌至10-11元/公斤,行業陷入深度虧損狀態,多輪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有序展開。
那么本輪豬周期的底部會有多長?本文將會對生豬的需求和供給端進行簡要梳理,并對近兩輪豬周期進行復盤,希望對本輪周期有所借鑒。
歷史悠久,需求量總體穩定
從需求端看,食用豬肉的飲食習慣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我國對于生豬行業需求穩定且規模龐大。
《史記》上便有樊噲剛猛地食用豬腿的記錄:“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宋代也有蘇軾創制東坡肉贈予百姓,并流傳至今的美事。
同時,由于豬肉較高的料肉比,使其比牛肉、羊肉更加符合中國國情。
從數據上看我國生豬消費量及生產量在全球均位列第一,在我國肉類生產結構中,豬肉占比保持在62%左右,位列動物性蛋白消費品種之首,豬肉需求在較為剛性。
總的來說,國人更青睞豬肉這一飲食消費習慣,短期不太可能發生改變,且我國對豬肉的消費量總體保持穩定。
展開全文上周(10月4日-10月10日)商品豬出欄價10.18元/公斤;9月,全國生豬均價最低跌至10-11元/公斤,行業陷入深度虧損狀態,多輪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有序展開。
那么本輪豬周期的底部會有多長?本文將會對生豬的需求和供給端進行簡要梳理,并對近兩輪豬周期進行復盤,希望對本輪周期有所借鑒。
歷史悠久,需求量總體穩定
從需求端看,食用豬肉的飲食習慣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我國對于生豬行業需求穩定且規模龐大。
《史記》上便有樊噲剛猛地食用豬腿的記錄:“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宋代也有蘇軾創制東坡肉贈予百姓,并流傳至今的美事。
同時,由于豬肉較高的料肉比,使其比牛肉、羊肉更加符合中國國情。
從數據上看我國生豬消費量及生產量在全球均位列第一,在我國肉類生產結構中,豬肉占比保持在62%左右,位列動物性蛋白消費品種之首,豬肉需求在較為剛性。
總的來說,國人更青睞豬肉這一飲食消費習慣,短期不太可能發生改變,且我國對豬肉的消費量總體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