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機發展歷程
纖維原料的開花,早是用手工方法進行的。例如對羊毛,先用手把毛叢撕開、抖動,再用木棒敲打或使用弓弦彈松。對于籽棉也是先用手把棉籽和纖維分開,然后使用弓弦彈松纖維。直到18世紀出現機器紡紗后,需要有較多的原料儲備,并要求縮小原料的運輸體積,遂把松散的纖維原料壓捆成包,這就需要尋求原料開松和除雜的機械化方法。從此,陸續出現了各種類型的開花和除雜的機械。
全自動開花機出花質量不好怎么辦
發生緣由(一):審查開花機羅拉與刺輥間隙能否太大。 解決辦法:調動結果機羅拉與刺輥的間隙。
產生原因(二):羅拉兩端的彈簧壓力太小未將上羅拉壓緊。 處理方法:羅拉架頂蓋螺桿往下旋,調緊彈簧壓力,但不可將彈簧升降幅度調的太死。產生原因(三):排雜板進口太
大。 處理方法:松開排雜板兩端的小螺絲,將進口適當調小。
產生原因(四):排雜板進口處堵花。 處理方法:用細竹桿將棉花撥開。
產生原因(五):原料品級不好。
開松機復動式半開口式提花機構
開松機復動式半開口式提花機構改造成復動式全開口式提花機構。
可以看到,囪兩只刀箱1、控制兩把豎鉤,相對地作上下運動。這兩把堅鉤2、2'通過兩根吊線3、3'帶動一根首絲作上 下運動。首絲4再帶動綜絲作上下運動。圖上 所示右邊豎鉤2上升到位置時,首絲4完全被右邊堅鉤所提起,此時左邊豎鉤2'并不起作用,左邊吊線3'呈放松狀態。要是第二梭時這根首絲4還儒繼續上升,那么左邊豎鉤2'被下刀籍1~鉤往而上升。但 開始時右邊豎鉤2下降,首絲4也隨著下降。要下降到一半高度時,左邊吊線3'才隨著豎鉤2'上升和拉緊伸直而隨左邊豎鉤2'上升而提起。首絲4的運動規律如圖7-42上的實線所示。這種首絲要下降到一半高度再能繼續上升的運動規律,叫作半開口式。
在半開口式的提花機構已逐步為全開口式所代替。
圖7-43是開松機復動式金開口提花機構,它與半開口式的不同點是:(1)每一根首絲1由一根兩面有鉤的豎鉤2拖動,作上下運動,不是象半開口式那樣,用兩只豎鉤、兩根吊線來帶動一銀首絲。因由兩根吊線帶動一根首絲,首絲可能有歪斜產吊線一根松一很緊而容易搞亂,另外,在吊線交替時有一定的沖擊。(2)如果某一首絲需連續兩緯都停留在梭口位置,當豎鉤2升到位置時就由橫動刀箱3上的刀子4把它鉤住,使它保持在位置不掠下來。這樣可避免一舷半開口復動式提花機構上練、絲在連續上升時先要下降到中間位置再繼續上升的缺點,避免這種不必要的動作帶來的摩擦和不必要的動力消施等.它的首絲運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