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鳳茹)10月21日,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二部主任王建平在2021年金融街論壇年會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平行論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議題中表示,與IPO、再融資、并購重組、債券等偏重于成熟期、重整期、重資產企業的直接融資方式相比,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的發展明顯擴大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企業融資的廣度、深度和強度。
王建平表示,“過去我們更專注于一些成熟企業的直接融資,創投和私募股權的發展,對初創期到成熟期的企業都能發揮作用,共同形成了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特別是在注冊制改革縱深推進,北交所新設等有利因素下,私募基金在助推直接融資發展、改善融資結構上,將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下一階段我們也會結合私募基金面臨一些問題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具體來看,一是推動《私募條例》盡快出臺,完善《私募辦法》和相關的規則配套建設,明確持續產業的規范性要求,提升合規產業水平。
二是堅持分類施策,扶優限劣,改善行業募資、投資、退出和稅收環境,支持真私募,打擊亂私募,堅決出清偽私募,防范化解行業風險。
三是配合有關部門積極引入長期資金,支持行業持續發展和奠定長期投資的基礎。從國際上看,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主要的基金來源應該是期限比較長,風險承擔能力比較強的一些資金,但是我們目前的情況是,大量的資金期限比較短,對私募基金的投資行為形成一定的制約。
四是督導行業提高專業能力,特別是對科技創新產業深度的理解,以及投后管理方面賦能的能力。我們經常講說為什么不愿投早、投小,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實際上是行業相對來講專業的能力還有待于提升,對風險識別、價值風險、產業把握還不夠。相信經過各方的努力,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會在支持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上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