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郭朝輝 中金公司大宗商品研究首席分析師
11月26日,全球原油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擔憂情緒是油價重挫的主要原因。10月中旬至今,歐洲疫情持續惡化,當前防疫形勢仍十分嚴峻。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和進一步擴散可能會使各國政府實施更為嚴格的防疫限制措施。變種毒株的出現進一步引發了市場對疫情復燃的擔憂。
疫情演變或將推動油品需求預期被重估。當前油價上漲支撐和三季度市場看多油價的邏輯類似,其中對疫情后航空煤油消費的恢復預期是主要推動因素。目前看,由于對全球疫情的擔憂,除增長預期的重估外,現有出行需求或許也會受到一定拖累。我們提示過“需求損有余”的風險,即大宗商品的需求高增長可能難以持續,主要是基于以下兩點考慮,一是全球疫情對大宗商品需求的影響可能存在“長尾退出”的特征,二是經濟恢復后增長動力將有所趨弱。后續全球疫情如何演進,還需繼續觀察。
新疫情可能打消需求的增量預期并引發存量擔憂
自10月下旬歐美疫情出現反復后,市場對航空煤油需求增量預期能否如期在四季度兌現已有所擔憂,原油價格和現貨升水均已出現一定回落。而近期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或將使全球防疫措施再度趨嚴,進而形成對需求存量的負面拖累。可以看到,在全球疫情暴發后,石油需求斷崖式下降,同期也造成了石油庫存的大幅累積和價格下挫。此外,2021年三季度德爾塔毒株的出現,也同樣打消了需求增長的市場預期,油價從75美元/桶回落至65美元/桶附近,這些或將對本輪油價的調整提供一定參考。
需求增長預期重估后,供需錯配緩解
產能約束支撐的結構性牛市,是以需求高增長為基礎的,在后疫情時代的石油市場并不符合此類特征,更多依然是供需錯配下的平衡切換。在經濟恢復階段,石油供需的恢復特征有顯著差異:供應的價格彈性較低,產量呈漸進式線性恢復;而需求則是和疫情進展有關的臺階式復蘇。因此,為了緩解四季度的用油短缺,各國既有供給側政策的斡旋,也有需求側庫存調整的努力,但石油短缺的前提仍是需求的持續修復,而現在來看,這個前提可能會有所變化。
價格預測:供需錯配下的漲跌預期并不穩定
此次奧密克戎毒株對需求存量造成的具體影響,還需密切關注疫情后續的演進情況。回顧2021年三季度德爾塔毒株引發全球疫情反彈期間,油價承受了10美元/桶的下行壓力,但我們現在也很難由此判定這一次油價回調的底就是75美元/桶。從基本面來講,未來航空煤油的恢復可能仍然會成為市場看多油價的重要因素,奧密克戎毒株使得這一時點有所延后。但從投機因素來看,全球疫情反復可能造成市場情緒很快從樂觀轉向過度悲觀,短期石油仍有被拋售的風險。
(郭朝輝: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3070006 SFC CE Ref:BBU524)
(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