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每天約有200萬外賣訂單
其中部分來自只做外賣配送的
共享廚房、外賣美食廣場
相比提供堂吃的餐飲店
純外賣店鋪的面積相對較小
除了日常監管,缺少社會公眾的監督
能不能給這一業態再加雙監督的眼睛?
?
上海正探索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
今后在家里點外賣時
也能實時看到店里的衛生狀況
臨近中午,浦東周浦鎮小上海休閑廣場,這家主打輕食色拉的小餐飲店,不時接到外賣訂單。全透明的操作間里,廚師一直忙碌著,然后通過小小的出餐口,一份份打包好的外賣被送到外面的擺放區,外賣小哥們不踏進廚房、不接觸食物,直接取走。
站在干凈的店里,店主笑著說,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原來這邊是倉庫,堆了很多外賣盒子,現在都拆除了。原來那邊墻壁貼的是壁紙,就是不好擦洗,現在也都換了。”
改變從兩個月前,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啟動的網絡餐飲專項整治開始。小上海休閑廣場里,原先86家商戶,面積都很小,絕大部分只做外賣配送;一到忙碌的時候,快遞小哥頻繁進出,生熟食物混放,衛生狀況堪憂。
浦東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處吳海勤說,當時他們叫停了所有外賣服務,逐戶進行指導、整改。比如,在這家店里,專門為店家設計了一條操作動線——從加工制作到最后打包成品,全流程進行了一個整體的規范,在外面專門設置了打包區,里面制作好的成品不會受到污染,防止過去出現臟亂差的情況。
展開全文還有這家做豬扒飯的小餐飲店,經過改造,出餐口、取餐位、餐具擺放區分得清清楚楚。店主翻開臺賬,里面明明白白記錄著每一筆原材料的索證索票——“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才能帶來回頭客,如果做得不好,遲早要被市場淘汰的。這次整改,也督促我們在食品安全這件頭等大事上必須事無巨細”。
能規范的,通過整改引導加以規范
衛生狀況不佳、軟硬件不過關的
則堅決關停
這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的專項整治
倒逼一大批網絡餐飲商戶重新洗牌
01
從現場布局上,遵循生進熟出的操作流程。
02
根據不同業態,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逐戶整改到位。
03
通過現場查驗,按批次恢復線上經營。原先的86戶店鋪,通過先后5次驗收,目前有48戶正常經營。
比如說從業人員,我們在檢查中發現有個別健康證已經過期了,責令經營者必須辦好健康證才能上崗。
在過程控制上,我們發現有的不穿工作服的、不戴手套的,這些都要求當場整改。
從原料控制上,一定要做好索證索票,食品原料要做到來源可追,做成的食品要求去向可查,從而達到食品安全的風險可控。
——周浦市場監管所副所長黃亞芳
不僅是食品安全
廣場所在的周浦鎮鎮政府
同步對周邊環境、道路、交通等進行疏導
包括為外賣小哥安排休息室
劃出專門的電動車停放區
社會共治
我們設想通過攝像頭接入到商戶,把實時的畫面傳輸到我們的市場監管所、城運中心;如果有可能的話,甚至我們在想是不是接下去我們在外賣平臺上也可以有相應的一些向公眾開放的方式,這個方案我們正在研究中。
我們也設想了三個一點的方式——政府補貼一點,物業支持一點,商戶自己也承擔一點,其實某種程度上,相當于給公眾做了一個承諾。
——周浦鎮社會事業發展辦主任周路佳
給外賣餐飲再加一雙監督的眼睛
這樣的探索還將在更大平臺發揮作用
結合正在開展的外賣餐飲專項整治
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在加大監管的同時
探索“互聯網+明廚亮灶”
為外賣餐飲再套上食品安全的緊箍咒
在此次專項整治行動中,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已整治商圈(路段)573個,涉及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8770戶,責令改正890戶次,停業整改652戶次,通知平臺停止網絡餐飲服務496戶次,立案行政處罰181戶次。
推動餐飲服務提供者開展“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主動向消費者公開加工制作過程,接受社會監督。探索運用信息化技術,實施智慧管理,將餐飲服務提供者明廚亮灶系統接入市場監管事中事后監管等信息平臺,為食品安全監管指揮調度、調查取證等多種后臺應用提供及時、可靠的監控圖像信息、業務數據,提升食品安全監管的主動性、覆蓋面和工作效率。
——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處二級調研員邱從乾
聚焦網絡餐飲食品安全
上海這幾年不斷“小步快跑”夯實監管
越來越多信息化手段也在加緊推進
從最早探索數據共享,實現“亮證亮照”
到今年底,“臉譜公示”覆蓋外賣平臺商戶
明年還將探索加裝攝像頭,對接平臺
讓消費者坐在家里點外賣時
也能實時看到店里的衛生狀況
給所有商戶再加一雙監督的眼睛
也讓我們在點外賣時能多一份安心
所以努力,都為了讓這座城市里的每一個人
不用為“吃什么安全、吃什么放心”而煩惱
在上海,食品安全有監管
還有每一位從業者的自律
更有每一個消費者的監督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