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市場經濟,大家應該都知道并不陌生,市場經濟是以市場需求為調節為主要手段,以宏觀調控為輔助調控的一種經濟體系。
一、經濟市場;如今市場經濟的現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購買力,不同的生產力以及不同的購買力決定著市場經濟的起伏,而地域的不同決定著購買力以及生產力的不同,不同的生產力為地方的財政收入以及經濟建設奠定著一定的基礎,而不同的經濟基礎直接決定消費水平以及地方人民的生存條件,是否達到了小康與發達,而因為地域的差異性帶動著許多副業的產生與發展,舉個簡單的例子,北方的煤產量高銷售到其它北方的城市可以節約運費但是價格會很低,可是如果是北方的煤運到南方賣出的價格再加上路費要高出很多那么對于北方賣煤的產業第一銷售對象會是南方的購買力,而并非是北方的市場,同樣南方的某些產品產量高自然會選擇產量低價格高的北方市場,賣給北方市場的價格會是南方市場價格的數倍。這是市場自身的調節能力,可是北方的產業鏈是固定的,不容易改變的,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為主,而在第三第四產業卻少的很,由于固定的產業鏈,就決定了北方收入的固定性,同樣的生產的東西對于北方的收入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從而導致基礎收入水平整體偏低,而整體偏低的結果就是使北方的購買力下降,購買力下降的同事對市場的飽和度的上限就會是很小的一個數字,而并非原南方生產力的對等,再加上外資的注入,國外資本的入侵,市場的搶占導致的北方原本下降的購買力再次下降,而更偏向對外資市場的觀注,這種觀注是取決于外資的技術與價格的優勢。南方同樣對北方的生產力和消費市場是具有一定依賴性的,在這種依賴性下,南方的市場會進行二次發展,可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生產力的注入會大大提高生產量,而對于南方和北方的需求量的不同會產生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而在這種買方市場的驅使下,會使大量的產品屯積,從而會導致裁剪生產力,或是降低生產力單品生產收入,來平衡支出與內銷,收入降低會導致市場的二次縮水,最后走出口貿易的一步,而出口貿易也是個很大的問題。由于外資的注入,會使原本不平衡的生產力二次流失,二次流失的生產力注入外資的生產中去,因為在外資的生產力可以賺到更多單品生產收入,由于收入上漲會再次增加對市場的需求和購買力,外資市場對國內市場固有的沖擊會加大,從而導致國內市場的不平衡,這也取決與國人的消費觀的不同,同樣是產自中國的產品國人如果在市場上選擇會更傾向于外資企業旗下生產的。而在出口貿易的國產辦成品,會被運往外資企業打上外資的標簽反傾銷回國內市場,價格低于南北方差距,或是略微高于南北方差距,處在消費者心里接受的范圍,從而霸占市場的主導權。而南北方市場為了生存會再次縮水,受外資市場的主導與調節,一漲都漲,一降都降,甚至是為了爭奪國內市場進行跌破低價的經營手段,而這種手段正中外資企業下懷,外資會進行資本擴張,進行收購,再利用廉價的勞動力進行改造包裝,反以品牌效應進行反傾銷,從而鞏固自己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而南北方的消費水平會出現虛假增長,也就是大家俗話說的,今天花明天的錢。
二、消費市場;消費市場是由消費者決定的,由于地域的差異性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消費觀,從而導致會出現不同的對應消費觀而產生的消費市場,消費市場會對應著地方消費水平的增長而擴大,也會因為消費者購買力的下降以及轉移進行縮小,舉個簡單的例子,北方人消費者需要購買第三產業以及第四產業的產品,而由于對產品的需求就會導致以第三第四產業為主導的外資市場南方市場的流動,從而擴大,而由于市場的擴大購買力有限,每當出現供過于求的時候,就會出現市場縮水,而所有市場都是以供求關系來決定的,而由于消費觀的唆使,會使地方產業,直系的市場,南方產業支持的市場成為主要縮水的對象,從而導致大部分市場崩潰的是我們自己的國人,大部分崩潰的資本是我們國人自己的,而后來的外資市場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再次主導消費市場,由于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的差異,會導致消費市場的傾向,高的收入水平的購買力大多集中在第三第四產業而第一第二產業為輔,而收入水平低的則是以第一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第四產業為輔從拉大了生活差距,由于生活差距的拉大,會導致大量的低收入水平的勞動力向高收入的勞動力的方向流動,而由于流動的勞動力會減小原本市場的供求關系,從而二次縮水,而當低收入的勞動力流入高收入的勞動力的方向的同時會增大競爭力,從而便演示了什么是殘酷,由于外來勞動力對本地勞動力的轉移導致本地勞動力的收入下降,和切蛋糕一個原理,原本一個人可以吃一個蛋糕又來了三個雖然能力有限但是卻可以分走自己一半的蛋糕,從而地方的第三第四企業受到沖擊,由于中國人有個習慣,總喜歡在外地賺錢回到家消費,從而導致第一第二產業需求的擴大第三第四產業需求的減少,市場經濟永遠是消費者起主導作用,所以由于消費能力以及消費者群體的改變消費市場也就隨著改變,反到廉價勞動力回到故里進行消費,消費市場會再次擴張,從而行成了惡性循環,而期間最大的受益者是外來資本。
三、消費者,以及消費心里、中國的消費者主要由四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勞動力,勞動力平時消費主要以第一第二產業消費為主,第三第四產業消費為輔,其心理主表現是,我要賺錢,我要養家,我不能在服務消費,以及高科技消費上浪費我的收入,所以除了吃喝用基本上是沒有太多其它消費的,這這種消費者流動性大,消費能力低但是是消費者第二主力軍,而第二部分是工薪階層,其主要以白領退休人員為主,這些人消費水平較高對消費市場影響較大由于收入的普遍高于勞動力階層而在消費市場起主導作用,從而成為消費者的主力軍,這些人的消費主要以第三第四產業為主第一第二產業為輔,其心理主要表現是,我工作,我享受,雖然有些消費是今天花明天錢但是我能償還,我享受到了,思想比較先進,能力比較強,這種人也經常成為消費市場的支柱消費者,他們炒股投資,買房買車,刺激市場的開發轉型,但是飽和度比較低。第三部分是消費能力較高,無生產能力或者是處在特殊位置上的人,這種人是消費市場的墻頭草,由于基本無收入或是收入非常之高,消費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產業但是他們的消費水平也是普遍偏高的,他們對市場起到炒作引導作用,消費心理主要表現在攀比,擺闊,跟風,他們也是市場調節手段最先迎合的人,而由于中國人的中庸思想,大部分人都愛隨大流,從而刺激著消費市場。第四部分,沒有消費能力的人,他們消費主要停留在第一第二產業,沒有第三第四產業消費,他們的消費心理主要表現在,能吃飽就行,這種人所占的比重不會是個小數字,而市場對于他們而言只有注入沒有什么太大的收獲。
四、消費種類;1、生存消費,包括低級衣(普通品牌,雜品牌),低級食(基礎食物,低級餐廳),低級?。ㄙ徺I小房子,租住,甚至只有床位),低級行(自行車,公交車,地鐵,班車),基本醫療(住不起院,動不起大手術),基本教育(普通大學,普通高中,高中以下),其中消費者中有85%左右處在這個層面教育子女,消費,衣食住行,消費,醫療衛生,消費,沒有其它結余進行享受消費。2、享受消費,包括,中級衣(中高檔品牌),中級食(中級餐廳,小餐廳,自給自足),中級?。ü潭ㄗ∷?,無大房子),中級行(有基本代步工具),中級醫療(能動起大手術,能住得起院),中級教育(大學,大學以上教育部分留學深造),其中消費者中有13%左右處在這個層面這種人有一部分資金會進入享受消費,也就是第三第四產業。3、奢侈消費,包括高級衣(大品牌,定做高檔衣物),高級食(高級餐廳,頂級餐廳),高級?。▌e墅,洋房甚至有幾套),高級行(高級代步工具,頂級跑車,豪車,私人飛機),醫療(單人雅間,進口藥,私人醫生)教育(高級學府,留學深造)這種消費者占總消費人數的2%左右這些人是第三第四產業的主要消費對象。
五、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說市場經濟就不得不說宏觀調控,屬于國家的手段,也就是第三方的介入,其直接影響消費者間接影響消費市場,而這依舊影響不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消費市場,以及消費者對市場的主導作用,只是間接的影響消費心理,通常都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對策,政府在宏觀調控的大前題下,要求市場經濟呈現正增長,這就間接說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你看著辦吧,而其中有的政策是下達且有實用性的,但是也只是在開水鍋里面加涼水,一時的終止沸騰,而做不到釜底抽薪的功效大的環境是不變的,也就是說調控只會使市場一時收縮而不能做到真正的平衡消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房價,這個是熱門話題,2005年房價跌破瓶頸,許多房地產商跳樓了,這個是最基本的住房問題,國家看房地產過于冷淡,便注入資金放寬政策鼓勵房地產開發降低限制人口流動,2008年北京奧運會,大部分外資外商外企被吸引過來,房地產回暖,由于轉移人口的需要,買房呈現賣方市場,從而房價一漲再漲,有投資眼光的知道在這種環境下房價會漲所以出現了大量的投資房,從而導致真正的需求者處于兩難的境地,北京真是首都啊,一呼百應,隨機各地開始漲價炒房,房屋買賣進入了當代最熱門話題,地產商富了,大量耕地被占用,大量房屋拔地而起,更是有大量的70后80后90后買不起房子。到了2013年政府再兩次注入資金調節并且大量建造廉租房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新頒布了一條政策,限制買房,而在這種限制下,房屋的大量持有者不會輕易放房,房地產和國家政策玩起了躲貓貓,政策頒布之前出現了搶房熱,大部分人分戶口,假離婚,甚至孩子老人的戶口都用上了,貸款抵押,買房,還是限制80后,90后買房,大部分房子都拿捏在炒房者的手中,而在國家的調節下,和國家打著持久戰,只要房價下不來就穩賺不賠。就這樣國家的政策還是沒有起到什么實質性的效果。說白了宏觀調控就像一個人系褲腰帶往上系就松一松,往下系就緊一緊沒什么實質。市場的需求在那擺著呢,是不是應該換個方向呢?
六、市場經濟的地位、市場經濟在國家經濟體制里是起著主導地位的,也是直接關系到民生民情的,市場決定生產力(由于市場的不同,生產力對應的生產單位的不同會進行轉移,利用,轉型),影響生產方向(由于生產應對市場需要,會出現相對迎合市場的生產),影響消費(市場的大小決定消費的尺度以及對消費者的刺激利用),選擇消費群體(市場具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會產生不同的消費市場),決定地方經濟(市場的興衰直接影響并反映地方經濟的傾向與消費水平),影響地方發展力(市場的擴張與收縮直接影響地方經濟的發展與方向,并且決定地方的經濟水平)。經濟影響國家發展(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的發展傾向與國家的發達水平),決定世界地位(不同的經濟發展影響著不同的市場與消費群體的變化,從而在世界以資本說話的現狀決定發言權),影響民生(經濟的發展直接與民生接軌,經濟的不同決定消費者的生存方式以及生存質量),決定民情(經濟的發展會出現相對的民情而且對民情起到決定性作用)
七、現狀、這是一個基本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從2005年到現在2013年我國的經濟翻了幾番,但是這是真正的增長么?2005年的盒飯1.5元可以吃飽,那時人民的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到了現在一樣的盒飯10元可以吃飽也就是說基礎食物消費相對2005年長了6倍多而現在的平均工資卻是在4000左右也就是說收入長了兩倍但是基礎必需消費卻增長了6倍也就是說,我們在負增長,房價2005年4萬左右可以在三線城市買個2室一廳,而到了2013年30萬左右才可以在三線城市買起一套兩室一廳,2013年相比2005年房價漲了7倍多,而工資三線城市的平均值只會低于全國平均工資,可是房價卻是一直在跟風,也就是說經濟在負增長,國家的經濟在倒退,無論蓋了多少房子,出現了多少高科技,對于基礎消費者來說卻是奢望,而真正的發展應該是全民的,不是說富人有多么富有,而是說窮人可以活得怎么樣。國家的增長是怎么換來的?中庸的思想,大量的人把金錢存入銀行,在銀行的有機投資下進行升值,以及增長,而最后存進銀行的人只會拿到自己之前存儲的數字附加上相應年份的利息,而在大環境的增長下,舉個簡單的例子,2005年1萬元存入銀行到2013年的今天可以拿走不到兩萬的本金加利息,而2005年到2013年的物價大部分增長在3-6倍左右,也就是說你的錢存在銀行什么也沒做到2013年取出來的時候會損失3-6倍的本金,也就是說最低投資可以拿走2萬利息,最高投資可以拿走6萬利息,也就是說你怕擔風險的結果就是讓你的固有流動資金不斷的虧損,這樣存在銀行賠錢的人不在少數吧,最少我家是賠了2005年夠買兩套房子的前存在銀行到2012年還借了點才買起一套房子。我們借給資本主義國家m國40000億(這是網絡上的數字)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也就是說我們原本2張人民幣換一張m金此時可以一張換一張了,可是我們是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也就是說我們儲備的m國的錢縮水了一倍,這只是個比方,導致對內貶值也是物價的哄抬而主導的不光是我們自己國民還有外國資本,而由于關稅的限制,來強行捆綁消費者,而消費者在那個差值中找到平衡進行消費轉移,而被貶值的m金又送回到了人家手里,而直接刺激對方市場的正增長,反而刺激了對方國家的一系列消費市場,以及生產,從而達到激活對方市場,而對方度過安全期后,會進行資本收縮,反過來儲備一定量的外匯后進行貨幣升值,用我儲備的貨幣進入你的國家進行資本買賣,從而達到繼續平衡自身資本,資本主義就像一個不停吹氣的氣球而早晚會爆炸,但是當他遇到可以放些氣的我們的時候會選擇放氣,而我們的則是最大的失敗者,說點干的,我們在賠掉資源,賠掉勞動力,賠掉國家資本,同時我們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倉庫,工廠,以及實驗室,最后我們還賠掉了健康,甚至生命。這就是玩火自焚,打個比方如果同樣的政策在韓國,在日本可以實行,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們的國家卻不可以,因為我們沒有凝聚力,也就是說,不到生死關頭我們的民族就是散沙,國之將亡,夫則不存,才會團結一致,而吃軟不吃硬的我們會被軟刀子活活捅死,文化入侵,思想西化,經濟入侵,成為別人最大的消費市場,最大的購買力,最大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的犧牲品,資本家的附庸。清朝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至今還在用,只是換湯不換藥,換了個包裝,換了個樣子罷了,其本質是一樣的,我們在拿我們自己的錢買著我們自己生產的東西之后把我們錢的大頭轉手送給外國人,這就是人家的空手道,人家有時只拿了一個品牌來,僅此而已。而我們也將成為一個氣球,把資本主義國家的氣吸來,然后膨脹自己,隨著不斷的脹大,最后會砰,破掉,市場崩潰,經濟體質崩潰,錢會像廢紙一樣,與解放前的國民黨沒有任何區別。
八、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第二產物,隸屬于資本主義國家的產物,也就是小馬拉大車的一種手段。公司上市,推出股票,然后外放50%左右的股權而所謂的外方股權只是個說詞原有資金是不變的只是吸引股民進行投資,而投資后的股民成為名義上的股東,由于持股量的有限以及分散不會對本公司形成任何實質影響,和老百姓做游戲罷了(也就是合法化的非法集資),也就是說一賺具賺一損具損,上市后,由于股民資金的注入會擴大生產規模,增加自己的競爭力,進行更大的生產盈利,而宏觀調控,消費市場的轉變,公司的能力,信譽,以及人們的消費觀直接決定股票市場的興衰。盈利以及資金的膨脹會直接分散到股票當中也就會出現相應的牛市同時大量被人買入(都想賺錢),而消費市場的下收縮,消費者消費心里的改變以及國家對于消費市場的調節,公司的信譽直接影響股票的漲跌,當虧損會使股票縮水,股票一旦縮水,便會下降,而由于投資者的心態會大多會拋售,在拋售的過程中會以原有價格下跌之后的價格進行拋售,而拋售出去的股票會被別人以低價收購,而拋售者就賠了(買進越晚的賠的越多),你賠的是幫助你投資的公司降低損失,而收購你股票的會重新加入股東的行列,而繼續對公司進行投資,如果度過危險期則會繼續上漲,如果渡不過危險期則可以申請破產保護,對私人資產不會造成任何影響,這只是最基礎的,而作為操盤手是有相應手段的,大部分資金膨脹前會進行小幅度的下跌,而在下跌的同時會進行補倉,而補滿了則會爆盤,忍不住就陪,而暴漲的同時拋售會賺到漲停會禁止買進,而有的公司明明是陪了,但是有股倉會進行小爆發,吸引資金的注入,然后繼續進行投資,如果再失敗則會大規模的崩盤,或是資金鏈斷裂,或是直接清盤申請破產保護,而賠的永遠是股民,一般公司的資金鏈會有三種以上,一是銀行貸款,二是外資注入,三是股民資金,四是自身盈利,如果盈利降低,銀行失去信心會終止貸款,外資會撤出或是降低投資減少風險,而股民就直接賠錢,哪一樣資金對于一個公司來說都會是對全盤進行影響。所以股民投資建議,一,做市場調研。二,對公司進行實地考察。三,把握國家政策。四,掌握消費者的消費心里以及公司產品的消費的主要渠道。這樣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不要打沒有準備的仗,被人注冊上市之后圈錢走人清盤保護,就都傻了。
所謂市場經濟就是市場,消費者,以及國家三方面的總和,永遠受買賣方市場決定,而連帶的一系列產物,則會是發展的必然結果。
世界在下一局棋,作為棋子的我們只想更好的生存,不想成為犧牲品罷了?!?/p>
個人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