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質量優化器空間矢量控制
空間矢量控制的原理是將測量得到的基于三相靜止坐標系的交流量(abc)經過Park變換得到基于兩相旋轉坐標系的直流量(dq),實現解耦控制,具有良好的穩態性能與暫態性能。常規的矢量控制方法需要進行復雜的正弦、反正切函數運算,一般采用DSP進行處理;為了縮短實時運算時間和降低對硬件的要求,可以采用一些簡化算法。
供電質量優化器自適應控制
實際的SMES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必然會受到負載擾動及其他環境因素變化的影響。采用常規的控制器,以一組不變的控制器參數去適應各種變化顯然難以取得滿意的結果。自適應控制方法可以在線辨識系統模型,然后根據系統模型和控制指標及時整定控制器參數,實現高精度控制。直接反饋線性化(DFL——directfeedbacklinearization)方法即通過對系統非線性因素的補償,將原系統轉換為線性系統,即可用線性控制理論加以控制。
供電質量優化器
諧波電流的檢測與分析是電能質量分析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現有的諧波電流檢測方法有基于Fryze功率定義的檢測方法、模擬帶通濾波器檢測方法、基于頻域分析的FFT檢測方法、同步測定法、自適應檢測法、基于瞬時無功功率理論的畸變電流瞬時檢測法等,此外還有基于小波變換的時變諧波檢測法、基于鑒相原理的諧波電流檢測法、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諧波檢測法等。其中,根據1984年由H.Akagi等人提出的瞬時無功功率理論的諧波電流檢測法實時性強,在有源濾波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這一方法忽略了零序分量的影響,在電壓有畸變的情況下求出的諧波電流與實際值是有差別的,采用基于廣義瞬時無功功率理論的dq0變換則能更地實時檢測出諧波電流。
衡量電能質量的主要指標
1、電壓偏差:電壓偏差指的是供電電壓不穩定,存在電壓上升或下跌情況。
2、頻率偏差:所有電網對電網頻率要求相同,不會因不同的電能用戶而改變,頻率偏差每個國家都有相應的規定。
3、電壓三相不平衡:三相電壓的值超過規定標準。
4、諧波和間諧波:頻率是基波整數倍表現為正弦的電流或電壓稱之為諧波。非整數倍的則統稱為間諧波。
5、電壓波動和閃變:電網內電壓有規則的變動稱為電壓波動,或是變化幅度倍數在0.9-1.1之間的隨機變化。閃變則是指電壓的不穩定對燈泡照明的視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