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雅玲
近期國際石油價格在70美元上下迂回,在全球面臨冷冬效應之下,未來石油價格易漲難跌。
由于受疫情影響,石油供給不足問題已經顯現,因此OPEC+聯盟會議連續(xù)維持每天增產40萬桶石油。加之主要產油國地緣政治風險難以消除,沖突或動蕩局面一直持續(xù)發(fā)酵,影響石油生產。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OPEC原油產量4月以后每天減少110萬桶,原油產量3月至6月每天減少670萬桶,這是歷史罕見的狀況。
另外,石油價格上漲與通脹上揚致使美聯儲加息,是美國戰(zhàn)略需求。今年以來美國頁巖油開采水平降至紀錄低點,幾乎所有運營商都關閉生產線。而全球石油供給的主要來源地美國和加拿大聯手減產,美國產量降幅超過其它主要產油國,這明顯是美國刺激石油價格上漲的一種手段。
石油上漲動力也與地緣關系緊密,這里關鍵點在于俄羅斯。一方面俄羅斯經濟依賴石油是事實,石油價格起落對俄羅斯具有直接影響。今年上半年,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拋售美元和美元計價的資產,轉而購買以歐元、人民幣計價資產,或者干脆購買黃金等貴金屬。據彭博社報道,這次轉移涉及1190億美元資產。之前俄羅斯央行在美國不斷制裁壓力下逐漸減少美元持有量,包括購買黃金儲備甩掉美元資產等等。
另一方面俄羅斯在OPEC+聯盟中不夠友好,既和美國鐵桿盟友沙特爭爭吵吵,進而不斷干擾OPEC在美國旨意下的行動方案。
綜上所述,國際石油并非單一資源要素如此簡單,國際石油價格上漲趨勢不會改變,階段迂回不代表趨勢逆轉。
(作者系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獨立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