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泵供油維修保養的方法。
液壓泵的供油形式有兩種,分別是壓力供油形式跟自吸油形式。我們來先了解下他們各自的工作原理。
壓力供油形式:
壓力供油型液壓泵大都采用有氣壓的油箱,也有液壓泵本身帶有補油分泵向液壓泵進油口提供壓力油的。
靠氣壓供油的液壓油箱,在每次啟動機器后,必須等液壓漬箱達到使用氣壓后,才能操作機械。如液壓油箱的氣壓不足時就擔任機器,會對液壓泵內的與滑鞭造成拉脫現象,出會造成泵體內回程板與壓板的非正常磨損。采用補油泵供油的柱塞泵,使用3000h后,操作人員每日需對液壓泵檢查1-2次,檢查液壓泵運轉聲響是否正常。如發現液壓缸速度下降或悶車時,就應該對補油泵解體檢查,檢查葉輪邊沿是否有刮傷現象,內齒輪泵間隙是否過大。
自吸油型形式:
自吸油型液壓泵的特點是自吸油能力很強,可以完全不需要外力供油,單靠自己就能達到供油的目的。自吸油型液壓油箱內的油液不得低于油標下限,要保持足夠數量的液壓油。液壓油的清潔度越高,液壓泵的使用壽命越長。
不同類型的供油形式有不同的液壓泵供油維修保養方法,對相應的供油形式使用正確的液壓泵供油維修保護,讓供油系統能正常好的運行。
工程機械液壓泵維修常見技術問題分析
不檢查新件質量,裝配后出現故障的問題比較常見。
在更換配件前,有些維修人員對新配件不做技術檢查,拿來后直接安裝到工程機械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零配件質量良莠不均,一些假劣配件魚目混珠;還有一些配件由于庫存時間過長,性能發生變化,如不經檢測,裝配后常常引起故障的發生。1臺120A推土機,柴油機機油冷卻器凍裂,導致機油中進水,更換一新機油冷卻器,起動試機,機油中仍然進水,又檢查了其它部件,未找到故障原因。后拆開新機油冷卻器邊蓋,發現邊蓋處的封油圈沒有壓實,導致機油和水發生混合,原因是機油冷卻器質量不過關。1臺ZL50裝載機,柴油機機油壓力過低,分析是機油濾清器堵塞,更換了一新機油濾清器,試機機油壓力仍低。后檢查或更換了所有可能導致機油壓力低的零部件,但機油壓力仍不能升高,在沒有查到故障原因、機油壓力偏低的情況下勉強使用,結果導致柴油機燒瓦抱軸、曲軸斷裂、連桿彎曲,損失萬余元。后經檢查是由于更換的機油濾清器濾芯(粗濾器)已被過多的鐵銹堵塞,原因是該濾清器長時間庫存保管導致內部生銹。因此,在更換新配件前一定要進行必要的檢查測試,檢測包括外觀及性能測試,確保新配件無故障,杜絕其引起的不必要麻煩。
液壓泵維修中需要注意的要點
因為活塞與活塞銷是過盈配合的關系,所以在安裝活塞銷時,應先使活塞受熱膨脹。于是有些維修人員就會將活塞放在明火上直接加熱來達到受熱的效果。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活塞各部位薄厚不均,熱脹冷縮程度就會不一樣,明火加熱會使活塞受熱不均,容易引起變形;活塞表面還會附著炭灰,降低活塞的使用壽命。
液壓泵維修中怎么防止解決液壓泵出現氣穴氣蝕情況?
氣穴對液壓泵的危害
當氣泡隨著油流進入高壓區后,突然收縮,有些在周圍高壓油流的擠切、沖擊下迅速破,并又重新凝結為液體。由氣體變為液體,體積減小而形成了“真空”,而周圍的高壓油液體質點便以極大的速度沖向真空區域,因而引起液壓泵局部壓力的猛列沖擊;
并將質點的動能突然轉換為壓力能,壓力和溫度在此均急劇升高,此時液壓泵會產生劇烈振動,發出強烈噪聲。在氣泡凝結附近的元件表面,因在高溫條件下反復受到液壓沖擊,加之油液中分離出來的酸性氣體,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使液壓泵表面材料剝落,形成小麻點及蜂窩坑,這種現象叫做氣蝕。
氣穴和氣蝕現象使液壓泵工作性能惡化,可靠性降低,其危害同于液壓沖擊,且對液壓元件的損害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