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前,原本是豬肉的消費旺季,但養豬的企業卻開心不起來。
自1月份以來,生豬價格一路向下。1月10日,自繁自養生豬今年以來首次跌破盈虧平衡線;另據國家發改委監測,1月10日~14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75∶1,進入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跌勢還在持續,1月18日,據中國養豬網監測,當天全國生豬(外三元)均價跌至14.23元/公斤,較去年底下跌13.65%。
去年已經錄得巨額虧損的生豬養殖企業,今年1月份的日子依舊難熬。在此背景下,養豬龍頭企業之一的正邦科技,出現資金鏈緊張的傳聞,主要內容為網上流出一組圖片,稱該公司借助員工名義辦理養殖貸,可以快速獲取現金,付款給供應商。
1月18日,上述傳聞一度導致正邦科技股價跳水。對此,正邦科技回應稱,網傳內容與事實不符,公司整體現金流量穩健,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將保留對編造者和傳播者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正邦科技:網傳“養殖貸”與事實不符,公司不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
近日,正邦科技出現資金鏈緊張的傳聞。在某知名股票投資社區,流傳出一份正邦科技讓員工辦理“養殖貸”的圖片,稱公司借助員工名義辦理養殖貸,可以快速獲取現金,付款給供應商,保障公司正常運營發展。同時,公司允諾向參與的員工提供現金獎勵,最高可獲1.5萬元獎勵。
受上述傳聞影響,1月18日午后,正邦科技股價一度跳水跌近5%,最終震蕩收跌3.28%。自1月11日至今,正邦科技股價已累計下跌近12%,領跌豬肉股。
展開全文1月18日晚間,針對網傳“養殖貸”一事,正邦科技回應稱,經核實,網傳內容與事實不符。公司整體現金流量穩健,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公司會在保證自身現金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經營計劃及發展節奏。對于網絡上出現的關于公司失實信息,公司將保留對編造者和傳播者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同時,正邦科技就“公司+養殖場+結算”業務模式進行了如下說明:
我國商品豬市場的競爭格局表現為規模化企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而優質農戶的數量在行業中較為有限,行業競爭逐步加劇。在此背景下,為充分調動農場主積極性和責任心,更好地利用公司優質產能,發揮公司規模化、系統化優勢和良種優勢,公司將生豬養殖模式升級迭代為“公司+養殖場+結算”模式,即公司將自建養殖場提供給農場主使用,公司收取相關費用,并提供豬苗、飼料、獸藥等。
在農場主使用公司養殖場時,為保障公司資產,公司按照欄舍規模向其收取部分資金。農場主整體運營資金主要來源于其與金融機構申請的貸款。相比于“公司+農戶”傳統模式,“公司+養殖場+結算”模式能夠更有利于公司進行資源調配把控、集中化管理,也有利于公司生產運營管理、成本改善、養殖效率提升。
生豬價格持續下跌,豬糧比價進入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
從行業層面來看,在觸底反彈不到2個月后,生豬價格又開啟了回調之旅。2022年1月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國家統計局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1月上旬,生豬(外三元)價格為每千克15元,環比下降6.3%。
據中國養豬網監測,1月18日,全國外三元均價為14.23元/公斤,豬價較前一日下跌了0.09元/公斤,較去年12月末的價格下跌13.65%。此外,根據豬易通數據,本周全國生豬均價14.01元/公斤,周環比下降8.78%。
另據國家發改委監測,1月10日~14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75∶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設定的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當前生豬產能總體處于合理區間,建議養殖場(戶)科學安排生產經營決策,將生豬產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據了解,去年6月份,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5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根據預案,豬糧比價采用國家發改委監測統計的每周生豬出場價格與全國主要批發市場二等玉米平均批發價格的比值,根據近年生產成本數據測算,對應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的豬糧比價約為7∶1。
當豬糧比價低于6∶1時,由國家發改委發布三級預警;當豬糧比價連續3周處于5∶1~6∶1,或能繁母豬存欄量單月同比降幅達到5%,或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3個月累計降幅在5%~10%時,發布二級預警;當豬糧比價低于5∶1,或能繁母豬存欄量單月同比降幅達到10%,或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3個月累計降幅超過10%時,發布一級預警。
當生豬大范圍恐慌性出欄、生豬和豬肉價格大幅下跌時,實施臨時儲備收儲,以有效“托市”。具體啟動條件:國家層面,過度下跌三級預警發布時暫不啟動臨時儲備收儲;二級預警發布時視情啟動;一級預警發布時,啟動臨時儲備收儲。地方啟動臨時儲備收儲條件參照國家層面做法執行。
豬價何時見底?豬肉股還能買嗎?
2021年,生豬養殖上市公司普遍虧損,前三季度,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分別虧損97億元、76億元、64億元。
當前,生豬養殖行業再次全面進入虧損區間。1月14日,外購仔豬養殖利潤虧損38.8元/頭,利潤由盈轉虧,自繁自養利潤虧損269.8元/頭,環比虧損幅度加速擴大,已連續五周處于虧損區間。
為何近期豬價持續回落?有研究機構指出,節前的豬肉消費呈現“旺季不旺”態勢是主因。前期2021年10月豬價的超跌“透支”了部分春節前消費,“就地過年”等政策的推行又對年豬等豬肉的集中消費形成了明顯壓制。此外,一季度生豬供應明顯增加也是豬肉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整體來看,在供給端相對充裕的前提下,春節前豬價或將繼續延續震蕩趨勢,上行空間有限,節后豬肉消費下滑或將拖累豬價二次探底。
徽商期貨認為,第一、二季度生豬產能仍處于釋放周期,疊加季節性需求的淡季,豬價或再次探底;第三、四季度受能繁母豬去化的影響,以及需求的回暖,供需的錯配可能導致豬價再次走強。但無論是現貨還是期貨,都無法再重現2021年的波動幅度。
華融融達期貨表示,從2021年的能繁母豬存欄數量來看,2021年6月能繁母豬數量見頂,7月起開始下降,但整體養殖產能去化緩慢,對應明年一季度的生豬出欄量仍處高位,在出欄體重下降幅度不大的情況下,豬肉供給量仍處于過剩水平,且春節過后屬消費淡季,豬價或再度回落,跌破養殖成本線,明年3月現貨價格暫看13-15元/公斤。
申萬宏源表示,由于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豬持續增長且高于官方給予的調控范圍(4100 萬頭),因此2022一季度供給充裕驅動的豬價“二次探底”應“板上釘釘”,養殖虧損或將持續一定時間。“豬價二次探底的加速到來”將會成為“更為明確的產能去化基本面刺激”,因此預計2022一季度至二季度產能去化仍將持續進行,甚至不排除進一步加速。
華西證券分析師周莎認為,當前行業預期最悲觀的時候已經過去,豬價下行將帶動能繁母豬存欄持續去化,豬周期拐點加速到來。從當前時間節點來看,部分優質生豬養殖股頭均市值已回落至歷史較低水平,配置窗口逐步打開。國盛證券分析師孟鑫指出,生豬養殖行業對2022年上半年行情普遍持悲觀態度,養殖利潤全面虧損且幅度加深,產能去化或有望加速,建議關注周期反轉左側機會。
責編:羅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