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川科技(300604)1月20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億元~2.3億元,同比增長112.12%~171.04%;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31元~0.39元。
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2021集成電路行業景氣度較高,下游客戶對公司設備需求旺盛。
結合和訊SGI指數評分來看,長川科技在第三季度獲得76分的高分,近八個季度得相對平穩,并且有逐漸向好的趨勢。尤其是2021年公司發展更是如日中天。
長川科技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專用測試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目前主要產品及其用途: 主要為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晶圓制造企業、芯片設計企業等提供測試設備,集成電路測試設備主要包括測試機、分選機、探針臺、自動化設備、自動化半導體光學檢測設備等。目前本公司主要銷售產品為測試機、分選機及自動化生產線,自主設計研發探針臺。
長川科技生產的測試機包括大功率測試機、模擬/數模混合測試等;分選機包括重力式分選機、平移式分 選機、測編一體機;自動化半導體光學檢測設備包括Hexa EVO系列、晶圓光學檢測iFocus系列、Sort系列;自動化設備包括 指紋模組系列、攝像頭模組系列。
值得一提,在芯片生產各流程中,封測環節中國最有話語權,封測環節中國企業分得全球市場超過20%的份額。
近年來,國內晶圓廠大規模投建并逐步量產,長電科技(600584)、華天科技(002185)、通富微電(002156)等國內封測廠陸續投入新產線以實現產能的配套擴張,也帶動國內半導體測試設備市場的高速增長。
集成電路檢測設備外國廠商占比 91.2%,中國廠商占比8.8%。核心玩家包括泰瑞達Teradyne市場占有率47%、愛德萬Advantest為35%、科休Cohu9%、華峰測控6.1%、長川科技2.4%。
長川科技在國內測試機領域起步較早,雖然跟國際巨頭仍有較大差距,但跟國內企業比也是本土龍頭。華峰測控的測試機技術跟長川科技不相伯仲。
展開全文營收凈利雙豐收,盈利能力強
從重要財務數據加權凈資產收益率中可以看出在2019年之前長川科技發展舉步維艱。
在全球貿易爭端不斷、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長川科技2019年經營狀況跌入谷底。但令人欣慰的是觸底反彈,進入2020年經營狀況開始好轉。
在進一步開拓市場的過程中長川科技運營能力、盈利能力、資本結構方面基礎穩固,尤其在盈利方面潛力足。
2020年年報顯示,長川科技的主營業務為集成電路電子工業專用設備,占營收比例為:100.0%。
華峰測控和長川科技作為集成電路電子工業專用設備的“雙子星”,在2020年和2021年得到充分發展。
目前,華峰測控已占國內測試機市場份額的50% ,測試系統產品全球累計裝機量超過 2,300 臺,在民品市場占有率處于國內第一。
長川科技擁有模擬、數模混合、分立器件等系列產品,擁有國內市場35%的份額。即將推出的數字測試機,通道速率200Mbps,通道數量1024個,為高端ATE設備,對標國際先進同行。
在業績狀況方面,2016至2020年,華峰測控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2億元、1.49億元、2.19億元、2.54億元、3.9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120.82萬元、5281.14萬元、9072.93萬元、1.01億元、1.48億元,業績逐年提升。
同期,長川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4億元、1.798億元、2.161億元、3.99億元、8.0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142萬元、5025萬元、3647萬元、1193萬元、8485萬元。
2019年度,國際貿易環境突然出現不和諧因素,長川科技營收近一半來自海外,這對當年業績造成沉重沖擊,業績出現大幅下滑。2020年是公司沉默后的爆發年,營收凈利雙豐收。
長川科技2021年也交出滿意的答卷,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億元~2.3億元,同比增長112.12%~171.04%。
股價暴漲2.72倍,實控人減持、董秘離職
長川科技自上市以來股價一直走勢平穩,隨著公司業績向好做支持,2020年12月股價開始緩慢波動上升,2021年5月底快速拉高,從17.02元迅速飆升至63.39元。截止1月21日公司股價在49.7元附近,市值300.65億元,當前市盈率(TTM)接近168倍。
隨著股價走高,長川科技兩大股東2021年以來累計減持1404萬股,變現金額達5.65億元。長川投資減持193.81萬股,大基金累計減持909.98萬股(其中596.2萬股為分紅轉增股本)。
長川科技2021年4月2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杭州長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于2021年4月26日收到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趙游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趙游先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經理及董事會秘書職務,不再擔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職務。趙游先生辭職后,截至本公告日,趙游先生名下持有公司股份約41萬股,不存在應當履行而未履行的承諾事項。
長川科技2021年4月2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實際控制人趙軼先生出具的《股份減持計劃時間屆滿的告知函》,截至該告知函出具之日,趙軼先生已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510萬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1.6253%。
凈利率低持續低迷,竟是因為研發投入過高
在毛利率方面,2016至2020年,華峰測控的毛利率分別為79.99%、80.71%、82.15%、81.81%、79.75%呈逐年略增趨勢。而長川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59.67%、57.10%、55.60%、51.15%、50.11%,呈逐年略減趨勢。
華峰測控毛利率水平高于長川科技,主要原因是長川科技除生產測試機外還生產分選機,而分選機的毛利率水平相對較低,導致長川科技綜合毛利率低于華峰測控。
據業內人士表示,中高端的半導體測試設備基本由美國泰瑞達(Teradyne)、日本愛德萬(Advantest)等國外廠商提供,這些廠商生產的設備在效率和穩定性方面比較好。在模擬電路測試機這塊,國內廠商的差距并不大,關鍵在于誰與封測廠的配合更好,客戶服務度更好。
長川科技主要產品包括測試機和分選機,已獲得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士蘭微(600460)、華潤微電子、日月光等集成電路廠商的使用。
對比來看,華峰測控相對于長川科技多了一些國外客戶,長川科技主要在國內市場,海外市場目前正在開拓中,而華峰測控在招股書中寫道,其產品銷售區域覆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全球半導體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長川科技凈利率來看,呈現下滑趨勢,尤其是2019年不到5%。反觀華峰測控2017年到2021年三季度均在30%以上,尤其是2020年已經達到50%。
研發投入金額逐年上升已經成為長川科技嚴重的負擔,研發費用支出也是長川科技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研發金額整體呈上漲趨勢
在研發費用方面,2016 至2020年,華峰測控研發費用分別為 1541.16 萬元、1704.44 萬元、2310.26 萬元和3265 萬元、5913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13.77%、 11.47%、10.56%和 10.81%。
同期,長川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496萬元、3687萬元、6171萬元、1.07元、1.87億遠高于華峰測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
2020年公司研發投入1.9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的23.90%,長川科技產品核心競爭力得到持續提升。公司持續加強知 識產權體系管理及無形資產保護,報告期內,公司已授權專利數量有375項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283項,實用新型92項), 50項軟件著作權。
研發費用方面,長川科技投入金額整體呈上漲趨勢,但研發費用的收入占比相比歷年同期處于低位。2021年1-9月,公司研發費用為2.3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21.63%,而該比例在歷年同期均為25%以上。
庫存、應收帳款節節攀升,現金流承壓
從圖中清晰看出隨著長川科技營收的增長,庫存也在迅猛增長。尤其是2021年三季度庫存金額已經達到8.03億。隨著全球“缺芯”半導體行業發展迅速,長川科技需要積極備貨。但是作為高科技企業來說節節攀升的存貨金額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庫存商品激增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產品在新興市場的拓展并非一帆風順,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或許處于劣勢地位。
存貨價值的增加也許意味長川科技面臨著存貨跌價風險,若其未來不能有效地實施庫存管理,或產品市場環境變化出現原材料、庫存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情形,則存貨價值存在進一步下跌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長川科技營收的持續上漲,應收賬款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截至2021年9月末,長川科技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6.55億元,較2020年同期翻番;應收賬款的營收占比達到60%以上。另外,公司的2021年三季度應收賬款周轉率為2.02次,可比公司華峰測控、勁拓股份(300400)、光弘科技(300735)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為4.08次、2.41次、2.52次,均高于長川科技。
2020年雖然現金流看似充足,但是這種表象是建立在長川科技高額的借債基礎上。短期借款同比增加了約4倍。公司財務費用同比增加了4411.48%,其中部分原因來自公司借債利息增長。
進入2021年長川科技現金流問題已經相當突出。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1.61億元,僅第三季度就凈流出0.95億元,是2017年以來凈流出規模最大的一次。
庫存和應收賬款節節攀升對長川科技的現金流帶來沉重壓力。值得注意的是,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2018年到2020年分別為4824萬、1902萬 、742萬 ,呈現逐年上漲的狀態,在一定成都上緩解了長川科技現金流緊張的問題,擴大了利潤空間。
2021年9月,長川科技以45.75元/股的價格向8個特定對象發行股票812.68萬股,最終募資約3.72億元,募資凈額約3.62億元。截至2021年10月25日,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部分基本使用完畢,探針臺研發項目尚未開始投入資金。
【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財經資訊,點擊下載和訊財經APP,1500萬理財高手都在用】